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一九三三-一九三四年(第9/22页)



三 「不许有第二次革命!」

希特勒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德国,但是当一九三三年夏天来临的时候,他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主要的问题至少有五个:防止出现第二次革命;解决冲锋队与陆军之间令人不安的关系;使国家摆脱经济困境,为六百万失业者寻找工作;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为德国取得平等的扩军权利和加速德国在共和国末期开始的秘密重整军备工作;最后是决定由谁在年老多病的兴登堡去世后继承他的位置。

「第二次革命」这句话是冲锋队头子罗姆造出来的,他坚决主张要实现第二次革命。戈培尔后来也这么主张,他在一九三三年四月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人民中间个个都在谈论一定要进行的第二次革命。这是说一次革命没有完,现在我们要同反动派算账了。革命绝不能停下来。」

纳粹党摧毁了左派,但是右派仍旧存在:大企业界和金融界,贵族,容克地主,牢牢地控制着陆军的普鲁士将军。罗姆、戈培尔和纳粹运动中的其他「激进分子」要把他们也清算掉。手下冲锋队已达二百万人左右——几乎是陆军的二十倍——的罗姆在六月间发出警告:

德国革命的道路上已经赢得了一个胜利——对推动德国革命起了很大作用的冲锋队和党卫队决不允许革命在半途被出卖——如果有市侩认为民族革命的时间已经太久了——那未现在的确是应该结束民族革命,转而进行一场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的时候了——我们将继续斗争——不论有没有他们在一起。而且,如果必要的话,向他们斗争——我们是完成德国革命的不可腐蚀的保证者。

在八月间,他又在一次演讲时说:「今天仍有担任官职的人对于革命的精神毫无了解。如果他们胆敢把他们的反动思想付诸实践,我们将毫不留情地要把他们干掉。」

但是,希特勒却有不同的想法。在他看来,纳粹党的社会主义口号只不过是宣传而已,只不过是在取得政权的道路上争取群众的手段而已。现在他既然已经取得了政权,对于这些口号就不再感到兴趣了。他现在需要时间来巩固他的地位和国家的地位。至少在目前,必须巴结右派——企业界、陆军和总统。他并不打算使德国陷于破产的境地,从而危及他自己的政权的生存。绝不能有什么第二次革命。

他在七月一日对冲锋队和党卫队领袖的讲话中说明了这一点。他说,德国现在需要的是秩序。「对于任何破坏现有秩序的企图,我将同所谓第二次革命一样加以无情的镇压,因为这只会造成混乱。」七月六日,他在总理府对各邦的纳粹党邦长重新提出了这个警告:

革命并不是一种永久不断的事情,绝不能允许它成为这种事情。必须把革命的激流引导到逐步发展的安全的河道里去——因此,我们绝不能排斥一个好企业家,即使他还不是一个国家社会党员,特别是,如果要接替他的位置的国家社会党员一点都不懂得他的业务。在企业中,唯一的标准必须是能力——

历史判断我们功过的时候,并不是根据我们撤换和监禁了多少经济专家,而是根据我们是否能够造成就业——我们并不因为纲领中的一些主张就必须干出愚蠢的事情来,把一切都弄得七颠八倒,而是必须明智地和谨慎地实现我们的思想。从长远来说,我们的政权越是有经济上的支持,它越是稳固。因此,各邦邦长必须做到,任何党组织都不得代行政府的职权,撤换或任命官员,这是全国政府的职责,至于企业方面,那是全国政府经济部的职责。

没有比这段话更有权威他说明纳粹革命是政治性的革命,而不是经济性的革命了。为了证明他言之非虚,希特勒撤换了一些企图夺取雇主协会控制权的纳粹「激进分子」。他恢复了克虏伯·冯·波伦和弗里茨·蒂森在这些协会中的领导地位,解散了跟大百货商店捣蛋的中产阶级商人战斗联盟,任命卡尔·施密特继任休根堡为经济部长。施密特是企业家中最正统的一个,原任德国最大的保险公司联盟保险公司总经理,他毫不迟疑地制止了那些把党纲天真地信以为真的国家社会党员们的打算。

在普通纳粹党员中间,特别是在希特勒的群众运动核心力量冲锋队员中间,失望情绪是很强烈的。他们大多数人属于失业和不满的大军,由于本身经历,生来就反对资本主义,他们相信,他们在街头斗殴,对革命作了贡献,革命就一定会给他们带来报酬,不管是在企业中,还是在政府中,应该得到优厚差使。他们在春天时由于采取了一阵过火的行动而陶醉了一个时候,如今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原来的人,不管是否党员,仍将保有原来的职位,并且保有任免大权。不过,这还不是冲锋队员中间骚动不安的唯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