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材料的自传(第72/137页)
剩下的就是我对爱我之人的感激之情。但这是一种抽象、令人困惑的感激,更多的是理智而不是情感。如果有人因此而悲伤,我感到抱歉。我对此感到抱歉,但仅此而已。
生活不大可能再给我一次偶遇的自然情感。在彻底分析完第一次体验后,我几乎希望看到自己再次遇到时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我可能会感受到更多或更少的感情。如果这样的命运降临,那就降临好了。我对我的情感充满好奇。然而,不管事实如何或将要如何,我一点也不好奇。
236.冷漠的独立性
对一切都不屈服,对一个人,一段情,一个理念,都是如此,保持一种冷漠的独立性,不相信真理,或者,甚至不相信获得真理的有用性——在我看来,对于那些不思考就不能活的人来说,这是一种对待内心智慧生活的正确态度。有所归属和平庸并无不同。信条、理想、女人和职业——这一切都是牢狱和枷锁。存在意味着自由。我们引以为傲的每一个雄心都是一个障碍;如果我们知道,我们的雄心被一根绳子拴住,我们就不会引以为傲了。不:我们没有被拴住!摆脱自己,也摆脱其他一切,精力分散的沉思者,没有结论的思想家,摆脱上帝,在监狱的院子里,趁着行刑者分心,我们可以享受片刻的欢愉。明天我们就要上断头台,或者,如果不是明天,那就是后天。让我们在末日到来之前漫步,刻意去忘记一切目标和追求。没有皱纹的前额在太阳下闪着光芒,对于放弃希望的人而言,微风是如此凉爽宜人。
我把钢笔扔在有些倾斜的桌面上,看着它往下滚,也懒得去捡。我毫无征兆地感受这一切。我的快乐存在于感觉不到的愤怒手势中。
237.生活规则的注解
控制他人的需求就是对他人的需求。指挥官是依赖他人而存在的。
提升你的品格,不将外界的一切纳入进来——不向任何人索取任何东西,也不将任何东西强加给任何人,而当你需要他们时,就把自己变成他们。
将你(所需的)必需品降至最低限度,以便使自己不因任何事而依赖任何人。
事实上,绝对来说不可能有这种生活。然而,相对来说这种生活不是没有可能。
让我们来假设一个人拥有并经营一间办公室。他应当做任何事情,而不需要雇佣别人。他应当会打字,会结算,会打扫办公室。他让其他人来做,并非因为他没有能力去做,而是因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他叫勤杂工将信件带到邮局,并非因为他不知道邮局在哪,而是因为他不想浪费时间跑一趟。他叫一个职员去处理某件事,并非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而是因为他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种小事上。
238.虔诚的信仰
不存在切实赋予美德的奖赏,也不存在明确施与罪恶的惩罚,这样的奖赏和惩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美德和罪恶是生物体在这事或那事上被评判时不可避免的表现形式,是对他们做出好或恶的宣判。这便是为什么一切宗教将奖赏和惩罚——应受或应得的人们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做,因而什么也得不到——置于另一个世界,没有科学可以去证实,也没有信仰去对之做出描述。
那么,让我们放弃一切虔诚的信仰,以及一切会感化他人的关切。
塔德说,生活就是以一种徒劳无益的方式去寻求不存在之物。既然这是我们的命中注定,就让我们不断去寻求这种不存在之物吧。既然没有其他途径可循,就让我们以这种徒劳无益的方式去寻求它吧。不过,让我们自觉意识到,我们所寻求之物无法被找到,沿着这条道路,没有什么是值得一个亲密的吻或值得去回忆的。
训诂学者说,除了去理解,我们已厌倦了一切。让我们去理解,让我们保持这种理解,让我们从这种理解中摘取影子般的花朵,熟练地编织成注定也要凋零花环。
239.我们已厌倦一切
“除了去理解,我们已厌倦了一切。”这句隽语的含义有时候难以解读。
我们已厌倦于思考,以便得出一个结论,因为我们越思考,越分析,越看得清楚,也就越难得出一个结论。
于是,我们陷入一种被动状态,我们只是想去理解,不管这个理解对象是被提出的什么样的解释。这是一种审美态度,因为我们至少对于这个解释的对错并不在意。我们在理解时的所见,只是这个解释的种种细节,是一种它为我们准备的理性美。
我们已厌倦思考,已厌倦持有自己的观点,已厌倦将想法付诸行动的尝试。然而,我们并未厌倦暂时持有他人的观点,而只是体味他们的闯入,并不去步他们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