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采薇 第十五章 纵死侠骨香(6)(第4/6页)
从山庄中出来的白袍军越来越多,将炎亭三人围在当中,虽未动手,但一个个眼中迸射出的怒火,却已如星火燎原般蔓延开来,将他们彻底包围。
炎亭没想到自己杀人立威,亮出令牌,这些白袍军居然还敢不听军令,果然是被乾辰带得胆大包天目无君上的叛军,他原本是争着这差事,以为坎字营一如驻守姑苏的其他长胜军一般令行禁止,只要有令牌在手,便可收服这些人,却没想到,这边军的风格完全不同,如此桀骜不驯,心中不禁有些后悔,但面上还是声色俱厉地喝道:“休得胡言乱语!大王金口玉言,明见万里,岂容尔等妄自揣测?军令在此,违令者斩,尔等还不速速交出兵器,随我归营待审!”
他如此一说,那些白袍军的怒意一滞,倒有些不知所措起来。
吴军自孙武拜将后,行军法严军纪,数十载早已形成铁令,凡从军者入伍,先习军令军纪,稍有违背者,轻则军棍杖责,重则斩首示众。昔日连女营中阖闾的妃子都曾被孙武处斩,杀一儆百。故而吴军能百战不殆的基础,皆源于此。白袍军虽一时义愤填膺,但若真要他们违抗军令,又有些迟疑不决。
炎亭敢只带两名随从就来此行事,自有一番打算,一看到白袍军诸人面色犹豫,怒意稍减,便知事有可为,当即又软下口气,和声说道:“诸位既担心乾将军,就更不该再生事端。若是尔等不遵军令,只怕乾将军的罪名又要多加一条。若是诸位相信乾将军无罪,以大王的英明睿智,自当明辨是非,早晚会放了乾将军……”
他巧舌如簧,说得头头是道,倒有不少白袍军听得有理,缓缓放下手中兵刃。也有人觉得有些不对,可偏偏又说不出何处不对,随着众人放下兵器,终于让炎亭成功说服了留守清风山庄的百余白袍军,将兵刃收拢之后,找了辆牛车放上,草草安葬了死去的两名守卫,便跟着他一起前往十二营待审。
孙奕之目送他们离去,满心悲苦,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青青见他浓眉紧蹙,目光幽暗,紧咬牙关弄得脸上的肌肉紧绷,一扫平日的清朗俊逸之气,浑身上下的戾气和痛苦导致神色都显得有些狰狞可怖。她心下也有些不安,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小声地说道:“你就算出去,他们也未必肯听你的……”
“我知道。”孙奕之苦涩地垂下头,深吸了口气。他如今已是吴王夫差令下必杀之人,昔日的部属同僚,如今都成了敌人。而白袍军和乾辰刚从边城赶回,只怕根本不知道此事,他若现身,他们若不动手,只会让乾辰和白袍军的罪加一等。而他明知道炎亭心怀不轨,却又无法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带走,心中更是气苦。
青青哪里知道他心中百转千回想得如此之苦,只是看着他神色痛苦,又不知该如何劝慰,在一旁兜兜转转地绕了几圈,最后干脆砍了根柱子削成竹笛,试着吹了几声,可她的手工粗糙,技艺平平,吹出的笛声艰涩刺耳,吹了几下,自己也有些难以忍受,刚准备扔了竹笛,却被一只手打横里抢了过去。
“真难听!”孙奕之抢过竹笛,看了眼竹身上开孔的位置,摇摇头,“位置错了!”
青青轻哼了一声,有些不服气地说道:“你有本事,你做个好听的!”
孙奕之看了她一眼,虽知她是故意给他找事,想要他转移注意力,避免思虑过多自苦内伤,心下虽是感激,嘴上却也不说,只是自行去挑选了一根细竹,截取当中粗细最为均匀的一段,钻孔打磨,未几,便做成一支简单的竹笛。
青青看得眼睛一亮,她平日在山中无事,偶尔也会吹叶弄笛,但总是抓不到要领,做了许多竹笛,还是找不到曾在集市上听过的那种韵律。今日见他只是在自己的基础上稍加改动,吹出的笛声却清越悠远,莫说是她,就算当初在集市卖唱的艺人,也没有这等技艺。
孙奕之用这简陋的竹笛,随意吹了一曲采薇,胸中郁气稍稍纾解,一回头,却看到青青一双眼亮晶晶地看着自己,不觉好笑。唯有此刻,她才像个十五六岁的女孩,而非那个剑术超卓的剑客。
“想学吗?”
青青很用力地点点头,“阿娘很喜欢听,上次跟阿娘去集市时,阿娘听人吹笛,都不愿走了。可惜……我练了许久,一直都吹不成曲调……你真能教我?”
孙奕之微微一笑,将竹笛递给她,“你想学,我就教你。”
“好啊!好啊!”青青飞快地答应,学着孙奕之方才的样子,选竹截枝,钻孔打眼,打磨试音……她本就心灵手巧,以往只是没机会接触这些,孙奕之略加指点,她很快就做得似模似样,等做成后以试,吹出的笛声虽依然不成曲调,可声音清脆悠扬,比先前她自己做的那支竹笛,已不知强出多少倍去。
孙奕之这一次出奇的耐心,从制笛开始教起,再到宫、徵、商、羽、角五音之法,从单音到颤音……他教得细心,青青学得也快,不知不觉间,金乌西坠,青青从五音不全,到略成曲调,进步之快,连她自己都大为振奋。
此时周王室式微,诸国争霸,常年征战不休,能够习得音律的的,只有诸国贵族世家。世家依周礼,必修礼乐射御书数,孙奕之出生之即,孙武已功成名就,兵圣之名远扬天下。他自幼所学,远胜于寻常世家子弟,十二从军,十五游学诸国,回吴国后便加入王宫禁军,年方及冠便已统领禁军,堪称吴国最年轻的上将军。
原本以他的家世资历,往来无白丁,出将入相都不在话下。
却没想到一朝家变,满门皆没,只剩下他一人,还与君王反目,不得不亡命江湖。
若在从前,青青这样的山野女子,根本不曾入他眼中,甚至在初相识时,这个闯宫盗剑的飞贼,害得他被杖责贬职,甚至家破人亡,让他恨之入骨。可后来两人一次次并肩而战,出生入死,他才渐渐习惯了这个纯真任性,活泼飞扬的少女心性。连他自己都不曾想过,从一开始拔剑相向的两人,也有面朝夕阳横笛同奏的一刻。
心念一动,一转头,看到青青认真地吹着笛子,那双握剑的手,在握着笛子时,纤细修长的手指犹如削葱,让人完全无法想象就是这样一双手,能使出那般精妙绝伦的剑法,孙奕之看得出神,不知不觉间,停止了吹奏,恍然出神。
“怎么不吹了?”青青一转头,看到他呆呆的样子,曲肘撞了下他的手臂,“五音我都能吹出来了,接下来该学什么?”
孙奕之被她撞得回过神来,忽然觉得脸上微微有些发热,但望进她澄澈的眸子,又有些无奈,只得耐着性子说道:“你先听我吹一曲,若是喜欢,我就教你。”
青青点点头,她听过山间鹿鸣啾啾,听过林间蝉鸣乌啼,却很少有机会听到正经的曲乐之声。当初与阿娘在集市上听流浪艺人的一曲笛声就已惊艳不已,那些上流贵族世家子弟所学的古琴之音根本是闻所未闻,只是喜好美声乃人之天性,她原本只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而找的事儿,却没想到居然能见识到他的另一面。
他还穿着身破旧的布衣,头发因先前假扮
老头儿染成了白色,此刻在夕阳下,反倒被映成了金色,抹去脸上那些伪装,青青第一次发觉,他居然长得挺好看的。或许没有离锋那种令人惊艳的锋利眉眼,没有太子友那般尊贵俊美的容颜,可他的双眉如剑,目光朗朗,挺直的鼻梁与坚硬的下颌棱角分明。
她第一次看到他时,就被他坑在了剑冢里,几番争斗中,各有胜负,可到最后,他家破人亡,满门皆没,皆源于她的一时冲动。她从一开始的愧疚,想找出真凶为自己洗冤,到后来,跟着他杀入齐营,再闯吴宫,到最后,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为何还不回家。
找不到欧钺的解药,她本就该回越国去,可她还是跟他一起,来了这里。
他吹笛子的时候,脸上的线条柔和了许多,眼神也变得悠远淡然,只是依然带着伤痛与悲哀,那只怕是他以后的人生里,再也抹不去的印记。
青青听着那清扬婉转的笛声,看着他仿佛被镶嵌了一道金边的完美侧颜,不禁轻轻地跟着笛声哼吟,虽不知他吹的是什么曲子,但曲声中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带着几分怅然,几分悲伤的笛声,让人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跟着笛声中的情绪起起落落,潸然泪下。
一曲终了,孙奕之一回头,看到青青居然愣愣地呆在那儿,脸上泪痕宛然,吓了一跳,“青青?”
“嗯……”青青被他一叫,回过神来,胡乱擦了下乱,吸吸鼻子,“你吹的这是什么曲子?好听是好听,就是听了让人心里好难受的,就好像……好像……”她想了好一会儿也想不出能形容自己此刻心情的语句,不禁有些沮丧,轻叹了一声,低下头去,“这曲子,我很喜欢,只是……我能学会吗?”
“当然能。”
孙奕之难得看到她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轻声说道:“这小曲,就叫《采薇》。”
说罢,他按着方才吹奏的曲子,轻轻哼唱起来。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他轻声低唱着,声音低沉悠远,青青听着听着,拿起手中青竹笛,跟着吹了起来,从一开始跑调走音,到慢慢跟上节拍,到最后他反复吟唱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时,她终于能跟上他的节奏,吹出这曲《采薇》了。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孙奕之唱完最后一句,青青终于可以流畅地吹奏出这段小曲。这曲子并不复杂,八句六章,曲虽不长,但其中的高低反复,婉转吟哦,重在声律,加上他的声音原本就很有韵味,哪怕如此寻常的一曲老兵思乡小调,由他吟唱出来,也别有种动人心魄的魅力。
青青跟着学下来,从生涩到流畅,也沉浸在他的歌声中,仿佛看到那些远征的老兵,看着青青薇草,念着家中依依杨柳,然而王侯将相们年年征战,老兵们久战不能归乡。一将功成万骨枯,谁也不知,迟迟归乡路上,有几人能真正回到故土。
她虽是女子,但也有个被吴国征夫的阿爹。她们母女等了七年,不见归人,她才会在剑法有成之后,便偷偷跑来姑苏找阿爹,却没想到阿爹早在六年前已葬身剑庐。
她放下笛子,情不自禁地跟着重复了一遍他方才唱的最后一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她忽然明白,他为何会教她这一首《采薇》。
或许当年的阿爹,和许许多多征战在外的士兵们一样,都曾经唱过这首歌。他们思乡之情,已经随着他们的尸骨一起被埋葬在异国他乡,可那些活着等他们回来的人,已经永远等不到他们了。
青青忍不住落下泪来,“我要回去了。阿娘……还在等我。”
“我知道。”孙奕之望着她的眼,原本就如小鹿般明净的眼眸,因为泪水而变得格外澄澈,亮晶晶的,如同天空中所有的星星都落进她的眼底,让他忍不住心疼,又忍不住叹息,“你早该回去了。”
“那你呢?”青青哽咽了一下,握住笛子的手紧了紧。
“我?”孙奕之晒然一笑,“我自有去处。”
“哦……”青青见他不欲多言,心情一下子低落下去,她倒是忘了,就算清风山庄被毁,孙家在城中还有许多产业,哪怕吴王封了一些铺子,也难保他没有其他后手。这些世家子弟原本就交游广阔,尤其是像孙奕之这样,光是父祖辈的弟子和至交好友就遍及天下,更不用说他本人这些年从军中和江湖都闯出赫赫威名,天下之大,他又何处不可去?
反倒是她,若不知这一次在吴宫盗剑闯祸,只怕这一生,也未必能与他这样的人有任何交集。
他教她《采薇》,原本就是劝她归乡,她就算再愚钝,到这个时候,也终于明白,她要回家的时候,也是分别的时候。
只是上一次在试剑大会上她假死离开,那是恨不得走得越快越好,离得越远越好,好容易恩怨两清,以后最好能永不相见。只是没想到,后来又会重逢,她从相国府码头救下他,在太湖无名岛上的几日几夜,当时懵懵懂懂的转眼即过,到得分别之际,忽而一幕幕全浮上心头,说不出什么滋味来。
“嗨,想什么呢?”孙奕之见她神色恍惚,面色忽喜忽悲,心下虽是不忍,但还是出言打算了她一声,语调轻快地问道:“这小曲很简单,算是最容易学会的,你记
住以后,回家多练练,练得熟了,以后再学其他的,就没什么难的了。”
青青愕然地抬头看着他,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孙奕之看着她茫然的表情,叹了口气,终于还是没忍住,伸手摸摸她的头顶,“走吧!我也该走了。说不定哪一天,我会去越国转转,去看看你练剑的那座山,还有……你们那条河……”
“是苎萝山。”
青青脱口而出,忽然怔了一怔,她一直不曾说过自己的出身来历,就是怕给阿娘带来麻烦。可这当口,她竟然忘了自己一直忌讳的事,忘了他曾经是自己最可怕的敌人,刚一说完,她看着他的眼,看到那里面幽暗不名的情绪,忽然翘起了嘴角,眯起眼来,眉眼弯弯如月牙一般,一扫之前低沉失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