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一九三三-一九三四年(第13/22页)
在举行了公民投票和选举后三天,希特勒邀见波兰新任大使约瑟夫·利普斯基。在会谈结束时发表了一份联合公报,这一公报不仅使德国公众而且使外面世界都感到惊异。波兰政府和德国政府一致同意「用直接谈判的手段来解决两国共同有关的问题,并且为了巩固欧洲和平在相互的关系中放弃使用武力」。
在德国人的心中,波兰是甚至比法国更为可恨和更受卑视的敌人。他们认为,凡尔赛和约缔造者的最不可饶恕的罪过是用一条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隔绝,成立但泽利伯维尔和把波兹南省及一部分西里西亚割让给波兰。割让部分的居民虽然是波兰人占优势,但是自从瓜分波兰以来一直是德国的领土。在共和国时期没有一个德国政治家愿意把波兰的占领看成是永久不变的事情。施特莱斯曼甚至不愿考虑同波兰签订东方洛迦诺条约来补充同西方签订的洛迹诺条约。国防军之父和共和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决定者冯·西克特将军早在一九二二年就告诉政府,「波兰的存在是不可容忍的,与德国生存的基本条件不能并存。波兰必须消灭而且一定是会消灭的。」他又说,消灭波兰,「必须是德国政策的基本动力之一——波兰灭亡以后,凡尔赛和约的最坚强支柱之一法国的霸权也将完蛋」。
希特勒看到,在灭亡波兰之前,必须先使它脱离同法国的联盟。他现在所采取的方针,除了最后的长远利益以外,还可以取得好几次眼前利益。由于宣布放弃用武力来对付波兰,他就能够加强他的和平宣传并且减轻由于他突然退出日内瓦会议而在西欧和东欧所造成的疑惧。由于诱使波兰人同他进行直接谈判,他就能够绕过国联并且削弱它的权威。此外,他不仅能够打击国联的「集体安全」概念,而且也能够破坏法国在东欧的联盟关系,在这种联盟关系中,波兰是个重要的堡垒。德国人民向来仇视波兰人,对此可能不了解,但是在希特勒看来,独裁政权所以优于民主政体,有一点就是,不得民心的政策,如果长远来说能得到重要的结果,是可以暂时执行而不致引起内部吵闹的。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六日,也就是希特勒在他执政第一周年纪念日出席国会开幕式的前四天,德国和波兰宣布了签订为期十年的互不侵犯条约。从这一天起,波兰——在毕苏斯基元帅的独裁下,它自己也刚刚肃清了议会民主的最后残余——开始逐步脱离自从一九一九年复国以来的保护人法国,而越来越接近纳粹德国。这是一条导致它在「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远远没有满期之前就亡国的道路。
当希特勒在一九三四年一月三十日向国会发表的演说中回顾过去一年的情况时,他可以自豪他说,这是在德国历史上获得空前成就的一年。在十二个月之内,他推翻了魏玛共和国,以他的个人独裁来代替共和国的民主,消灭了一切其他党派,只留下自己的政党,摧毁了邦政府和它们的议会,统一了德国,取消了联邦制,清除了工会,取缔了任何民主结社,把犹太人驱出了政治主活和自由职业界,取消了言论和出版自由,扼杀了司法独立,在纳粹党统治下使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国家的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一体化」。他的这一切成就和他在外交事务上的坚决行动——使德国退出日内瓦国际联盟和宣布德国坚持享有大国平等待遇——都得到德国人民压倒多数的支持,秋天的公民投票和选举说明了这一点。
尽管如此,当他的独裁政权进入第二年的时候,纳粹党的头上出现了一些乌云。
五 一九三四年六月三十日的血腥清洗
天际出现乌云是由于三个互相有关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党和冲锋队中的激进派领袖继续叫嚷「第二次革命」的问题;冲锋队和陆军之间冲突的问题;兴登堡总统的继承问题。随着春天的到来,兴登堡的寿命终于快到尽头了。
冲锋队现在已经扩大到了二百五十万人,它的参谋长罗姆并没有因为希特勒任命他为内阁阁员这样一种姿态或元首在元旦给他的友好的亲笔信而就此罢休。他在二月间向内阁上了一份长篇条呈,建议以冲锋队为一支新的人民军的基础,而将军队、冲锋队、党卫队以及一切退伍军人团体都置于一个单一的国防部的指挥之下。其含意很清楚,这个国防部要由他来担任部长。在军官团看来,再也想象不出有比这更令人反感的主张了,军官团的高级成员们不但一致反对这个建议,而且要求兴登堡支持他们。如果粗汉罗姆和他嚣闹的褐衫队员控制了陆军,军官阶层的整个传统就要毁掉了。此外,这些将军们听到现在已开始广泛流传的关于这个冲锋队头子周围一批有相公寐者的腐化堕落的传说,不免大为震惊。正如冯·勃劳希契将军后来在作证时所说:「重整军备这件事情是太重要大困难了,不能允许盗用公款者、酗酒闹事者和有相公癖者参与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