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起(第31/42页)

华根菲尔德是德国设计的重要人物,现在位于德国不莱梅的“威廉·华根菲尔德学校”(the Wilhelm-Wagenfeld-Schule)就是用他来命名的。他的孙子玛特·华根菲尔德(Malte Wagenfeld)现在是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皇家墨尔本技术学院(the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RMIT)的工业设计系主任。

玛丽安·布兰特(Marianne Brandt, 1893—1983)是毕业于包豪斯的产品设计师,是包豪斯培养出来的杰出女设计师之一,在德国设计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她设计的台灯、烟灰缸、茶壶不但现在还在生产,并且也都被视为20世纪现代设计最经典的作品了。

布兰特生于德国的齐姆尼兹(Chemnitz),原名玛丽安·李博(Marianne Liebe),曾经嫁给挪威画家埃里克·布兰特(Erik Brandt,生卒日期不详),因此改姓布兰特。她曾经跟随丈夫去过法国、挪威,1923年进入包豪斯学习, 是纳吉的学生,由于她对于产品设计有特别的才华,很快就升为工作室助理,1928年接替纳吉担任了工作室主任,负责包豪斯和外部厂商签订生产合同、洽谈版权费用这类最棘手的问题,非常有经验。布兰特自己设计各种金属产品,台灯、用具居多,她主持的产品设计工作室是包豪斯中极少数能够通过自己的设计在企业生产赢得利润,用利润来支持包豪斯教学的单位之一。1929年她离开了包豪斯,到柏林加入了老校长格罗皮乌斯的设计公司,继续做设计。之后在位于格沙的鲁佩尔公司(the Ruppel firm in Gotha)担任了金属产品设计部主任,直到1932年经济大危机期间公司破产为止。

布兰特的产品设计主要集中在金属制品,咖啡具、茶具、台灯,以及其他家庭金属用具,横跨魏玛包豪斯和德绍包豪斯两个阶段,她的设计是包豪斯的设计中极少数能够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正因为这个原因,当人们提到包豪斯设计的时候,很自然将她与华根菲尔德、布鲁尔相提并论。她在包豪斯时期设计的金属产品原件,现在都成为收藏家、博物馆竞相收购的对象,2007年12月,她设计的一件MT49号金属滤茶具(the Model No. MT49 tea infuser)在拍卖行上拍出了36万美元的天价,可知她的设计受重视的程度。

除此之外,布兰特还在包豪斯制作过一些照片拼贴作品(photomontage work),但是这批产品后来被封禁,一直不为人知,直到1970年代才慢慢浮现出来。

金属工作室师傅瑙姆·斯拉兹基(Naum Slutzky, 1894—1965),出生于基辅一个金匠工艺师的家庭,1905年移居维也纳,起初学习首饰的制作工艺,后来又学习工程。1919年受格罗皮乌斯的邀请,到魏玛包豪斯担任金工工作室的助理,协助约翰尼斯·伊顿。在这个时期,斯拉兹基设计了许多首饰、灯具、茶具、咖啡具,都非常精美,具有包豪斯的简洁、现代的特点。这部分设计存世不多,现在在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陈列有一件银器茶具和一条项链,在斯德哥尔摩的国家艺术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Fine Arts, Stockholm)存有一个咖啡壶。他在1924年离开包豪斯之后自己开业,成为独立设计师,开始从事室内设计和金器设计,并为多个大型展览设计过灯光。

斯拉兹基设计的项链,(1930)。

玛丽安·布兰特设计的吊灯,(1925)。

根塔·斯托兹的壁挂设计,(1923)。

奥托·林迪格1923—1924年间设计的咖啡壶。

玛丽安·布兰特设计的烟灰缸,(1924)。

斯拉兹基在包豪斯时期设计的咖啡壶。

克里斯蒂安·戴尔1924年设计制作的水壶。

1933年包豪斯被纳粹关闭,斯拉兹基逃到英国,为伯明翰的贝斯特-罗伊德灯具公司(Best & Lloyd)做设计,同时在多所学校教书,其中包括伦敦的中央艺术与工艺学校(Central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伯明翰工艺美术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等。1965年去世之前,他是雷文斯本艺术学院(Ravensbourne College of Art)的产品设计教授。

克里斯蒂安·戴尔(Christian Dell, 1893—1974)生于德国的奥芬巴赫(Offenbach am Main),是一个主要从事银器设计的工业设计师,1907—1911年期间已经在学习金属锻造、焊接工艺,1912—1913年在魏玛的撒克逊工艺美术学校(the Saxon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in Weimar)学习设计,1922—1925年他在魏玛包豪斯金工工作室担任技师,1926年转去法兰克福艺术学院(the Frankfurt Art School,德文称为:Städelschule)继续学习,毕业之后从事设计工作。他从这个时期开始,为德国的灯具工厂戈博·凯瑟公司(Gebr. Kaiser & Co, Neheim Hüsten)设计了多种灯具。1933—1934年期间,他转向设计工业产品,从1929年开始以电木(bakelite)、氨基塑料(aminoplastics)为材料设计产品,是德国最早应用塑料这种新材料来设计产品的设计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