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2/6页)
“而证据就是……白衣幽魂的存在。”曹敬触摸到了对方的思路。
“是的。虽然这个证据或许太过虚无缥缈,但是相当数量的样本都在说明一件事,只有觉醒的进化者能够看见那个白衣女孩的身影——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这个运气——但这无疑是一种认知能力存在微妙变异的佐证。至于她的存在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目前还没有头绪。”
“不会是菩萨显灵吗?”曹敬开了个小玩笑。
“我们是党员。”
明郁江的话让两人同时笑了出来。
少年时的曹敬大约未想到过,日后会为了金钱而劳形苦心。然而当接过装在信封里的补贴金后,成年的曹敬却感受到巨大的轻松感。
作为公务员的曹敬,收入被许多外人羡慕,然而内情却又不一样了。曹敬想过很多次,如果他能够硬起心肠,跟科长老马一样市侩,仅仅把这个职业当作一份上班打卡,准点下班的工作来看,他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自己可以不用住在狭小的仓库里,存钱的效率也会提升很多……虽然住在那种荒僻的地方可以说是曹敬的个人精神需求,但如果有更多的收入,他就能够找到更好的独居公寓。
然而——世界上最怕的就是这个“然而”——很不幸,曹敬是那种非常敬业,并且专注于儿童境遇的公务员。这份工作给他带来了意想之外的沉重经济负担。
大学毕业后,他每个月都会回福利院,给老姜他们带些东西。虽然老姜总说福利院里东西都还够,但是曹敬对自己成长的地方总有一种莫名的责任感。他知道孩子们过的是怎样的日子,自己曾经忍受过那种生活,如果当时自己有一点儿小小的福利,哪怕只是一件新玩具,或者一双新鞋子,就已经是非常非常幸福快乐的事情了。
曹敬找到工作后,这个想法就一直困扰着他。哪怕薪水微薄,但是节俭度日的他还是能够每个月带一些糖果、玩具和书籍回去,或者经常回去帮忙干些活儿。
曹阳有一次跟他一起回福利院,出来后跟他聊了很久。
“你不能一个人救所有人,”曹阳说,“你应该有你自己的人生,别把你自己耽搁了,你真的不欠别人什么。”
“我知道,”曹敬当时这么说,“但能救一个救一个,能救一时救一时吧,不然心里总是难受。去小孩家里家访,有的时候会碰到穷得揭不开锅的,或者家里有罹患精神疾病的。我也没办法,去帮他们跑两趟,联系低保,给他们拎一袋米,这样晚上才睡得着觉。”
曹阳说:“等老大回来后,让她给你换个工作。”
“那你愿意不当警察吗?”曹敬反问。
“都披着这身皮了。”曹阳说,“那就干下去呗,反正烂命一条。”
一次补贴有整整五百块钱。曹敬站在卫生间里拆开信封数了数,仔细放进外套内侧,长长呼了口气。
明郁江说每周都可以来一次,一个月就是两千块钱,比他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都多出好多。如果可以的话,曹敬觉得这个数据收集持续的时间越长越好。
回去路上,曹敬拐了个弯,往雷小越的家里去了一趟。
被派出所关了一天后,雷小越当天晚上就被送回了家里。曹敬敲门的时候,出来的是他母亲,之前家访的时候见过一面,见面不外乎是寒暄几句,客套客套。
最开始,曹敬家访的时候每次都会很难受。这和他大学里学的专业有关,曹敬发现健康正常的家庭环境真的很少。就像那句老话,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家访让他在几个月里接触到了上百个不一样的家庭,其中起码有三分之二,都有很严重的问题。
课本上学习到的知识,那些关于儿童心理建设,那些修复精神和关怀的流程……在现实里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曹敬能够看见问题,但是他没有办法解决。
课堂上的案例与方案都非常理想化,然而现实里没有那么多资源,许多时候这些家庭被物质条件上的穷困与匮乏所压迫,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喘不过气来。
曹敬接触过的所有人都带着一种焦虑感,孩子们有升学的压力,成人有贷款和房租的压力,老人则因为医疗的高额花费而恐惧。所有人都像是轮子里的仓鼠一样,竭尽全力地往前狂奔,为的只是不被时代的大潮甩下去。
还是新手的曹敬有一次和科长吃饭的时候,提起过这事。当时两人都喝了几杯酒,老马端着酒杯开导他。
“一开始都会这样的,”老马说,“我刚干这行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整晚整晚都睡不着觉,心里难受。”
“那后来呢?”曹敬问。
“后来看多了,就习惯了。习惯了,看得实在太多了,就没感觉了。等过个几年,你也会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