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马鲁姆火山,地狱也是天堂(第3/11页)
天已经黑了,风越来越大,达到每小时200公里。酸雾也涌进了飞机,飞行员有点Hold不住,我们得撤。
飞机把我们送到安布里姆岛,直升机在那儿等着我们。还有土著。
火山气候下试飞,鸟瞰郁郁葱葱的雨林。
眼前是一个村子,无数的萤火虫在村子上空飞来飞去,特别美。这种情景,我12岁以后就没见过了。
我们没有心情去欣赏夜景,这个村子里的人,就是我们即将要面对的土著。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是不是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他们会不会拿着弓箭长矛包围我们,会不会允许我们上马鲁姆火山?特别是乔伊斯,会不会留着长长的头发,戴着面具,穿着草裙,身上嵌着动物骨?脑子里全是顾虑。
突然,刚才还只有萤火虫光的村子,一下子就亮堂了起来,无数火把点燃,还有灯。我们直面土著,见到了乔伊斯的真面目。跟我们原来想象的样子不搭边,一个30多岁的中年汉子,面目和善,穿着一身略嘻哈的户外运动装,完完全全一个现代都市人。
乔伊斯刚刚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成为了安布里姆的酋长。他也是这里唯一一个如此“盛装”的人。其他人,部分上了年纪的套着短裤,剩下的,就跟我们原来想象的差不离了:戴着草帽,树叶蔽体。所有人都光着脚。
我一直相信,真诚和笑容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对索马里人也好,对这些土著也好。我们每个人都保持着微笑,还将从中国带来的小礼品送给他们。但是他们对我们的礼物不感兴趣,觉得不太实用。我们陷入了尴尬。
这时,一个老者走到我面前,跟我比画,意思是问我有没有烟。我大感意外,掏出烟来赶紧发。在安布里姆,烟是奢侈品。土著们很开心,一根接一根地抽。不到一个小时,两条烟发光了。香烟外交,立竿见影,跟他们并肩抽着烟,友好的关系很快建立起来。
乔伊斯的英语水准跟我差不多,知道些词汇但是没有章法,都要靠肢体语言来辅助,所以我俩直接交流反倒很投机他是个很豁达的人,举手投足,透着一股大气。他说自己和子民们都是很友好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护着这片丛林。
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几棵大树,那就是他们的房间——树屋。
能够体验一把土著生活,是我们此行额外的收获。同时我们还收获了朋友,拿到了去马鲁姆火山的入场券。
马鲁姆火山是安布里姆土著的神,非常神圣。土著们高兴的时候、不高兴的时候,都会去火山边,跟火山诉说。
地狱之门,天堂之眼
直升机把我们送到火山上,第一拨上来的魏凯和乔伊斯不见了!
六个人上山,我们四个,向导乔伊斯,他还带了个助手说是厨师,上去给大伙儿做饭。乔伊斯跟之前的探险队上去过好几次,路熟,他还知道哪儿有块平地,那就是我们扎营的位置。
乔伊斯和厨师的行李,就是人手一把砍刀。他们不会在山顶上杀人越货吧?乔伊斯说,刀是他们部族人的生命。
村民们帮我们把行李搬到安布里姆机场,那就是一块篮球场大小的空草地,除了一个风向标,再无他物。一架直升机在等着我们。
天公作美,蓝天白云,是个上火山的好天气。我们得分批上,每批上两个人和一些行李。第一拨乔伊斯和魏凯先走,乔伊斯带路,魏凯拿着摄影机上去,能拍后面人飞上来的情形。我和厨师第二拨,梁红和曾乔殿后。
飞机低空飞行,穿越一片林海,接下来是群山。这场景我也只在电影里看过,一座座山头像浓缩3D地图一样,忽高忽低,沟壑婉转,特别壮观。
跟在伊索尔火山一样,靠近火山的时候,天气就变了。这是火山带的独特气候,多雨,湿度高,雾气大,迷迷茫茫一片。直升机着陆费了点儿工夫,幸好我学过,跟飞行员一起完成了降落。
原定的扎营点却不见人,先来的魏凯和乔伊斯不见了。
不会出什么事儿了吧?探头到处找,才发现他们被扔在了半山腰,这会儿正往上爬。飞行员说,送他们的时候,有一股强风,就没敢尝试降落,只能在下面另找了个点。
到梁红他们上来之后,又开始下雨了。到处雾气腾腾的,我们仿佛在云里。一点儿都不唯美,浓云遮天蔽日。
浓重的烟雾弥漫火山口,第一眼望去,什么也没看见。
天公作美,云雾散去,熔岩湖远远看去就像残缺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