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拨云见日(第6/9页)
一周之后,出席了《中英联合声明》签字仪式的李嘉盛回到香港,在家中举行了盛大的酒会,香港工商业界的头面人物几乎都盛装到场了。一层大厅正中挂上了一张扩冲的大幅照片,正是李嘉盛在北京参加《中英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后的集体合影照,他作为香港的观礼嘉宾站在第三排。
来到张荣成身后,李嘉盛主动邀杯道:“荣成,欢迎欢迎!”
张荣成本是一脸不快,听到李嘉盛的声音,深吸一口气,换过一张笑脸转头道:“今天是什么重要的日子,突然请我们一起开酒会?”
李嘉盛红光满面,气宇轩昂道:“自从中英开始谈判,香港人心惶惶,地产、股票一路下跌,经济一直不景气。现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了,香港的前途明朗,香港经济也越来越好,马上新年了,大家自然要一起聚聚。”
陈林森也走了过来,与张、李二人碰了碰杯,神采飞扬地说道:“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五十年不变,自然值得庆祝。大家以后也可以放手发展实业了。”
隔着酒桌的一位留着八字胡的男士呵呵笑道:“李先生,前段时间我们都把资产转移到海外去了,倒是你一直稳坐泰山,实在是让人佩服啊。听说李先生在股市上大赚了一票啊!”
陈林森开玩笑说:"19号签署《联合声明》,20号恒生指数在前一日1173.31的纪录上创了新高,达到1187.54点,这么好的势头都不能赚,岂不是傻仔?”
张荣成的脸色很不好看,一言不发地站在酒桌前,一口口喝着闷酒。
李嘉盛笑起来:“香港的稳定与发展,除了经济的发展外,还要有稳定的政治制度,要有香港的特色。大陆政府是有能力的,其实自从上次参加交流会后,我就更加相信这一点了。我们应该对‘一国两制’这个政策充满信心,香港将来前程似锦。”
众人纷纷鼓掌。张荣成端着酒杯,默不作声地穿过人群走到了露台上,满眼怒火地盯着灯火辉煌的维多利亚港湾,回想起自己前几天在赛马会雪茄吧跟英国佬罗伯茨大吵了一架。要不是罗伯茨这个衰人跟自己说“故意搞乱香港经济就能在谈判中给中方施压”,自己哪会胡乱撤资?结果英国佬自己扛不住,搞得自己现在如此狼狈。
陈林森笑着道:“时局的变化真是快啊,谁能想到中英谈判这么快就有了结果。这一次老李可是赚大了。”
八字胡一拍陈林森手臂,逗趣道:“富贵险中求,看来我们还是没李先生有魄力。不过,我倒听说这次李先生是听了一个大陆来的小子给他出的主意,有人说这个小伙子还是李先生的乘龙快婿呢!”
李嘉盛只是笑而不语。
五
1985年的第一天下午,临近吃晚饭的时候,高建国却独自坐着火车奔驰在港九铁路上。他很想待在家里跟母亲和佳欣一起过新年,但有一笔大订单必须今天去深圳谈,如果谈成,电子厂就能扩大规模,整体提升一个档次。高建国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所以他毅然上路了。
华强路的一家招待所内,双方相谈甚欢。国内对模拟集成电路板需求量很大,四片机电路或者二片机电路,四川家电企业几乎是有多少要多少。几年前香港已经用上集成电路电视了,内地还是黑白显像管。1982年第一条这种彩色显像管生产线投产,立刻供不应求,所以几家企业希望能跟高建国长期合作下去。
一个技术员突然将电视调到了广东一台,正在播出的是广东省的迎新联欢晚会。身穿白色改良中山装的主持人走上舞台中央报幕:“接下来请欣赏小提琴独奏《吉卜赛之歌》。”观众一片欢呼。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身着红色拖地长裙的年轻女子,她对着观众席深深鞠了一躬,黑发直泻而下。虽然镜头比较远,五官看不太真切,但高建国觉得这个女演员好眼熟,似乎是自己认识的人,但一时也想不起来到底是谁。
女演员把小提琴夹到了自己的肩膀上,现场霎时安静下来,电视机前也只能听到吱吱的电流声。镜头逐渐拉近,给了女演员一个面部特写,高建国赶紧将脸凑到了电视屏幕前,反复打量着她。
特写镜头稍纵即逝,镜头又换到了舞台的布景上,一会儿又出现了观众席。高建国始终无法将她看清,心中的疑惑越来越重,恨不得把电视机切开自己钻进去。他只有向几个代表问道:“你们知道这个演员她叫什么名字吗?”
赵厂长看到高建国一反常态的表现,有些意外,茫然地说:“不认识啊,高老板,你认识她啊?”
高建国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摇摇头又点点头。这下几个代表都蒙了,完全不知道这个香港来的老板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