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拨云见日(第5/9页)

就在另一节车厢上,安慧望着窗外熟悉的景物,却是一阵阵的感伤涌上心头。她想起了临行前主任跟她说的“希望这次深圳之行能成为你人生的新起点”。临行前,安慧拍了很多照片,都是高建国走了以后北京城的变化。她想把伤痛的回忆都留在北京,去一个更加靠近高建国的地方,从此彼此都不再感到孤单。这些照片既是自己的一个留念,更是为高建国拍的。收好照片,她又从提包里掏出了那本饱经摧残的素描本,一页页地翻看着自己的画像,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

火车鸣笛,白烟滚滚,急速行驶,一路向南而去。窗外的景观不断变化,白天变成黑夜,又由黑夜变成白天,地貌则是从广阔的平原渐渐变成了起伏的丘陵。几天后,安慧、安国庆、丁跃民终于抵达了那个“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深圳。

1984年10月1日,北京举行了欢庆建国35周年的盛大庆典,天安门城楼和广场,五彩缤纷,格外壮丽。观礼台和广场上人山人海。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迸发出勃勃生机,时年整80岁的邓小平神采奕奕、兴致勃勃,在阅兵总指挥秦基伟的引导下阅兵。伴着雄壮的“进行曲”旋律,邓小平频频挥手向将士们致意,将士们向统帅行注目礼。在游行的人群中,突然亮出了“小平你好”的标语,代表了广大群众最真实的心声。

远在深圳的安慧,作为首席小提琴手,参加了在深圳大剧院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音乐会”。如今的她也烫了头发,眼神中多了几分洒脱和坦然。在演奏完匈牙利音乐大师胡拜(Hubay)的《匈牙利狂欢节》之后,全场观众起立为她鼓掌,让她享受了返场三次谢幕的待遇。

演出结束之后,安慧借口有北京的朋友约好了去吃饭,没去参加团里的庆功宴。丁跃民的确约了她,但听说一起的还有大哥安国庆,安慧顿时没了兴致。但经不住丁跃民的再三劝说,安慧也没有直接拒绝,只是说再看看,不知道演出结束后还有没有其他安排。

她两头都没有参加,独自来到了深圳河边,在河堤上漫步,望着身旁缓缓流动的江水。气温有些低,习惯了北京的暖气,安慧感到深圳真的很冷。

她没去和丁跃民他们吃饭,除了不想跟大哥见面之外,也是出于一片好意。那天送演出票时,她才知道来了几个月了,两个大老爷们儿还没找到工作,全靠之前的积蓄度日。大哥安国庆是个好面子的人,今晚吃饭肯定是要下馆子的,而且肯定是比较高档的,再这样吃几次,不到年底他们俩估计就只有喝西北风了。如果自己掏钱,那只会让两人更没面子,所以干脆不去了。

其实安慧本来也不太饿,一般晚上有演出的时候,她都不怎么吃饭的。如果吃得太饱,会影响演出的状态。上台前她在后台偷偷吃了两块压缩饼干,现在正好出来透透气。从内心深处来说,她还是希望哥哥安国庆能够在深圳找到个好工作,有好的发展机会。只是她真的很难再跟他同桌吃饭,只要一看到他,安慧就会想起在北京发生的那些痛苦的事情,折磨得她难以入睡。

一阵微风袭来,安慧望着河对面一座座漆黑的山头,那边就是香港。听说那些山头的很多坟头埋的都是逃港者,她仿佛感觉到建国就在附近,心中充满了力量。在路灯的映衬下,安慧那张薄施粉黛的脸上,又出现了笑容。

中英双方经过二十二轮艰苦的会谈,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出席签字仪式的有中方代表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国家主席李先念,英方代表首相撒切尔夫人、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此外还有100余位香港各界人士。

17时30分,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列大厅正方的长桌左右,邓小平、李先念等人则站在长桌后方。随后,赵紫阳和撒切尔夫人先在声明上签字盖章,然后二人起身微笑握手,交换文件,并再次握手。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对香港的基本方针,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维持“五十年不变”。

这是一个注定要永载历史的伟大时刻。人所共知,香港是中国固有的领土,香港问题是19世纪英国政府对华实行强权外交、炮舰政策的产物。中英会谈取得的成功,归功于中国领导人本着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实事求是精神,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归功于中国成为世界上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强盛是解决香港问题的根本条件;归功于香港同胞爱国爱港,以实际行动为保持香港繁荣稳定做贡献。这是天经地义的,是公理与正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