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妮的理想简妮两天没有睡什么觉(第2/4页)



做Presentation的时候,大家都穿上了正式的办公室套装,简妮也是,就象雀巢公司将要执行西班牙计划的工作小组一样。轮到简妮上去演讲的时候,她看到小组的同学们都悄悄举起自己的手,将拇指压在手指里,鼓励她。在小组里,简妮一向擅长做市场战略,但这一次,她做得真是出色,那些战胜MARS的计划,让她看到因为正装都格外严肃的同学们,忍不住活跃起来,让她看到教授眼睛里的笑意,她知道自己赢了。她有点陶醉地听着自己的声音,柔和地在教室里回响,那英文没有一点点亚洲口音的英文,倒带着一些夏威夷式的婉转。

因为这次胜利,她才鼓起勇气,要求让自己做一次小组报告的统稿人。

晚餐时间已经过去,还有一些同学留在餐厅里聊天,吃冰激凌。简妮这两天基本没吃什么东西。闻到食物在空气中的香味,她听到自己肚子咕咕叫,却一点东西也吃不下。她翻看着自己写的综述,这一部分通常是公司决策层首先过目的重要部分,她竭力鼓动公司向西班牙市场投放Kit-Kat,她认为世界上没有不能卖的商品。这是一篇激情洋溢的报告,也是教授最为赞许的地方。简妮喜欢自己在综述里的角色,她喜欢自己是那个卖鞋故事里乐观的商人。她想,自己常常半开玩笑半当真的宣称,自己将要做一个商人,也许这真的就是自己的理想,早先在人民公园的梧桐树下,对武教授说的那个美国计划,也许并不是真的权宜之计,而真是潜伏在自己生活中的命运。听上去,象个报仇雪恨的故事,商人的家族里,终于在风雨凋零之后,重新在年轻一代身上崛起,中国的大买办之家,终于出了一个美国女商人。商人的天赋能力,神秘地出现在她的身上。简妮心里编故事似地想着,将信将疑的,她不敢当真。实际上,简妮到美国大学以后,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埋头学习上,并没有多想自己的前途。她明确的理想,只有到美国上大学,成为美国人,到了美国以后,自己要怎样,她从来没仔细想过。

她在学国际市场营销学的时候,时时将书里的案例和观点与格林教授笔下的王家买办史对照,当了解得更多,她开始对自己家的败落释然,她认为到太平洋战争的时候,作为中国买办职业的生命周期已经结束了,战争将王家向资本家转折的道路毁坏,王家一定会一蹶不振的。简妮想,要是自己在当时王家的位置上,她不会向资本家的方向转换,因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各种指数都不支持这种转换,她觉得自己的祖先太天真,太勇敢,太不知道保护自己。简妮想,要是叔公当时在麻省理工学院真的好好学了管理学,又好好用了管理学的知识去继承家业,他就会更投机,更灵活。要是她当时在那里,她就会选择继续做外国资本在华的代理商,当美国洋行里的打工皇帝。

简妮总是这样浸润在自己的家史里。总是想:要是我成为一个大代理商,我就会这么做。

小组的同学陆续到齐,看到简妮装订得漂漂亮亮的报告,迈克赞赏地拍了拍简妮的肩膀:“干得好!”当初,是他在图书馆的电脑中心教会简妮怎么启动电脑,那是简妮第一次用电脑写作业。他是小组里文字功夫最好的人,本来,给小组报告统稿,一直是他的工作。看了看简妮写的报告,迈克又说,“Pretty good。”他的蓝眼睛在金色的眉毛下闪烁喜悦而愉快的光芒,能看出来他真的为她的报告高兴,“你做的比我好。我知道你完成到这样唯美的程度,要经过多么艰难的努力,你得象疯狗跑那样拼命工作才行。”

简妮长长地舒了口气,在桌下伸直双腿。整个身体都放松下来:“你能这么说,我真太高兴了。”

迈克说,“我说的是真的。我想,你大概真的就是教授说的那种有市场感觉的营销人才。要是你没兴趣,你没法子这么努力。你对一份作业都这样努力,要是给你一个真的案子,你会象原子弹那样爆炸。”

简妮捂着嘴,咕咕地笑,她喜欢迈克的说法:“在中国我的大学里,同学叫我‘德国战车’。”

大家都笑,都对简妮说:“你到美国以后,就升级为原子弹了。”

通过了简妮的报告,小组的同学们就散了。简妮独自一个人留了下来,小组的同学们都高兴简妮将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但他们不知道简妮心里的喜悦,象无声的原爆那样,冲天而起。她四下里看了看,决定要好好为自己庆祝一下。她要大吃一顿。

简妮走到柜台前,取了一个塑料托盘。今天食堂里的招牌菜是鸭子,那是她最喜欢的食物,她喜欢鸭肉里面的那一点土腥气。然后,她看到菜单上有蘑菇奶油汤,那是妈妈在新疆做西餐的时候会做的汤。她看着它们的名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就象最亲切的人的面容。她听到自己肚子里,肠子,胃都响亮地叫着,就象是热烈的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