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九死十三灾上(第8/10页)
门口还有几个买馒头的,眼瞅着开了多少年的蒸食铺子换了主家,给窦占龙道过新堂之喜,免不了问一句:“明天一早您还卖肉龙吗?”窦占龙冲众人一拱手:“各位吃点儿别的吧,我可没那个手艺!”说完抓起案板上的刀,拿块布裹住,往褡裢里一放,出门牵上驴便走。窦占龙不贪小,不占小便宜,一千两银子买下蒸食铺子,只为了这把刀。因为三足金蟾躲在老铁桥下的海眼中不出来,那是一个大漩涡,没有剁肉龙的刀,谁也下不去。
窦占龙在九岭十三坑捉拿三足金蟾之时,一下拽断了钱庄子东家拴金宝牌的红绳,他还得再找一条更结实的。白天人多眼杂,只能在夜里做这桩买卖。
有一天晚上,他带着傻哥哥去了趟东门外的娘娘庙。娘娘庙又叫天后宫,在九河沿岸有二十几处庙宇,东门外的这座俗称“西庙”,香火最为旺盛,住的神仙越来越多,护法的有四大金刚、王灵官、千里眼、顺风耳,配殿里有药王爷、财神爷、天尊老君、四海龙王、斗姆姥姥、北斗星君、二十八宿,连关老爷都占了一角。而且入乡随俗,本地的神灵也跟着沾光,什么王三奶奶、白老太太、挑水哥哥、花姐姐都立了塑像、供了牌位,各路神仙齐聚大殿,甚至于早年间一位奉旨修庙的太监也挤进了殿角,那真叫一个热闹。善男信女们无论大事小情都过来磕头,进香、拜神、拴娃娃的人是乌泱乌泱的。门口的宫南大街、宫北大街更是头一等的繁华去处。按着民间的说法——“白天人拜神、晚上鬼求度”,越灵验的庙越招鬼,所以说白天再怎么热闹,夜里也清静,没有晚上逛庙的。
窦占龙身上埋着鳖宝,一举一动皆受鬼神所忌,不敢擅自进入香火旺盛的大庙,本想让傻哥哥替他走一趟,又担心傻子行事鲁莽误了差事。恰在此时,看见个推车卖烤山芋的小贩从路上经过,本地讲话叫山芋,外地也有叫红薯或地瓜的,搁在炉膛里烤得金黄喷香。九河下梢到处是通宵达旦的玩乐场子,哪怕在半夜三更,街边也有不少卖小吃的,推着小车挑着担子,专伺候听戏的、耍钱的、逛窑子的晚归之人。馄饨、包子、煎饼馃子、烤山芋、糖炒栗子,都是最常见的,巡街的也不管,只不过夜里做买卖不许玩儿了命地吆喝。窦占龙心念一动,冲卖烤山芋的招了招手。小贩赶紧推着车过来,赔笑道:“您二位来两块尝尝?酥皮红瓤栗子味儿的,烤得直流蜜啊,保甜!”窦占龙给傻子买了两块,又从褡裢中掏出一百两银子,让小贩去到庙里,买下天后老娘娘凤冠上的宫穗丝绦。小贩一脸狐疑:“这个……我帮您跑趟腿儿没什么,只怕看庙的不肯卖。”窦占龙又掏出一百两银子:“事成之后,这一百两归你,咱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道是“人穷神也不灵”,卖烤山芋的小贩见了银子,哪还在乎得罪天后老娘娘,有如得了皇上的圣旨一般,说了一句“大爷您擎好儿”,拿上银子去砸庙门。
由于西庙香客众多,施舍的也多,香资甚为可观,连道士带香火火工,不下二三十口子。平日里各司其职,该执香的执香,该扫地的扫地,尽管不给工钱,一日三餐也是吃香的喝辣的,庙中素斋做得比肉都香,逢年过节还能分些米面吃食。道士们也有妻儿老小,天黑就回家,仅留下一名香火工友值守,一来防火防盗,二来给守着老娘娘长明灯。这盏灯只许燃不许灭,得有专人昼夜看着,随时往灯里续油。
当晚这个守庙的火工,正困得哈欠连天,听得有人砸门,满脸不高兴地出来,打开角门一看,来的却是个熟人——天天在街角儿卖烤山芋的,顿时火往上撞:“你疯了?这是什么地方?大半夜的过来拍门,惊扰了老娘娘你担待得起吗?”小贩冲他作了个揖:“叨扰您了,没别的意思,得跟您谈桩买卖。”守庙的气得五官挪位:“我不吃烤山芋,你该卖谁卖谁去!”小贩忙说:“您别误会,我是来买东西的。”守庙的更是气不打一处来,斥道:“我这是庙,不是买卖铺户,想买药去药铺,买装裹有寿衣铺,大半夜你不在家睡觉,到我庙里折腾什么?走走走,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说着话就要关门。小贩赶紧伸手撑住:“哎哎哎,别关门啊!您庙里也没少做买卖不是?抱个泥娃娃走您不要钱?上炷高香您不要钱?给老娘娘点盏金灯您不要钱?”几句话气得看庙的直跺脚:“那是做买卖吗?那是香客们的一份诚心,不是我们要的!”小贩不敢再逗闷子了,掏出银子在对方眼前一送:“别急别急,甭管什么东西,有买的就有卖的,咱别跟银子过不去啊!”守庙的看见一百两银子,口气立马见缓:“这倒是句人话,你……你到底想买什么?”小贩看看左右没人,招呼看庙的附耳过来:“老娘娘凤冠上一左一右的两根丝绦!”守庙的吃了一惊,老娘娘身上的凤冠霞帔怎可轻动?这一百两银子可太烫手了,他无论如何也不敢接,遭不遭雷劈放一边,回头让庙祝知道了,非把他打死不可!更何况来人是个卖烤山芋的,哪儿来这么多钱?万一是偷的是抢的,自己再落个窝赃的罪名,吃了官司丢了饭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当时沉下脸来,“咣当”一声将烤山芋的小贩关在门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