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姜小沫憋宝上(第7/9页)

憋宝客忙对大罗罗密说:“别别别,打坏了牲口等于打折了我的腿。您且慢发怒,先把棒子放一放,再瞧瞧下一件宝物。”只见他把烟袋锅子送到嘴边,吧嗒吧嗒紧嘬了几口,吐出一阵呛人的烟雾,在大殿内徐徐散开:“诸位上眼,这个烟袋锅子非比寻常,装足了烟丝,点着后不必续火,一个对时之内,拿起来就抽!”

大罗罗密一脸不屑:“卖瓜的也没有说瓜苦的,一个破烟袋锅子有什么了不起?你看看我这个!”端起桌上一个破砂锅子,锅边磕得坑坑洼洼,从里到外油脂麻花还沾满了饭嘎巴,两条粗铁线箍着几道裂纹,锅身上八个字——“逢坊吃酒,遇库支钱”。过去的砂锅不结实,很容易烧裂,穷人家舍不得扔,拿铁线箍上,往裂缝里抹几个饭粒,再搁到火上烤,等饭粒烤成焦炭,裂缝也就堵严实了。箍得好的砂锅,甚至可以用上一二百年。大罗罗密趾高气扬地说:“我锁家门的破砂锅子受过皇封,拿到任何一处,甭管是平头百姓的住家,还是铁帽子王爷府,只要有门有户,你当家的吃啥,就得往我这破砂锅子里放啥,少一样也不行,比你的烟袋锅子如何?”

憋宝客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烟袋锅子再厉害,它不能当饭吃,如何敢比大帮主的破砂锅子?我这不是鲁班爷跟前耍斧子、火神庙门口点灯笼吗?”

大罗罗密轻蔑地一笑:“你瞧你这人酸的,长短话不够你说的,你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此时已过晌午,各个讨吃窑的叫花子都来交差,二鬼庙中的乞丐越聚越多,把庙门都给堵严实了。群丐见一个土头土脑的老客在跟大帮主斗宝,这可是千载难逢的热闹,都抻脖瞪眼地挤在四周看着。

憋宝客抖了抖自己身上的皮袄:“我这件关东宝袄,有个俗名叫‘麦穗子’,用貉子头顶的皮子缝成,摸上去油光水滑赛过锦缎,三伏天穿着不热,三九天穿着不冷!”裘皮有粗细之分,貂狐虎豹、猞猁狲、海龙皮均为细裘,当年仅供权贵穿戴,老百姓只能穿鹿狼猪马狗羊之类的粗裘。貉子皮并不罕见,但是貉子个头不大,脑瓜顶的皮子比铜钱还小,多少只貉子才凑得成一件皮袄?况且从上到下看不出针脚来,绝对称得上是件宝袄。

大罗罗密却不以为然:“灶王爷伸小手,你还拿上糖了,碎皮子破袄也敢称宝?今天让你见识见识!”他肩上搭着一件团龙褂子,由于长得太胖,团龙褂子穿不上,只能搭在肩上,当即晃着大胖身子,抖开团龙褂子让憋宝客上前观瞧。明黄的缎面,衣襟上七镶七滚白地蝴蝶纹绦,缀着五枚鎏金錾花铜扣,左右盘蟒纹箭袖,袖口钉着金边,挖空镂出福寿字样,下摆彩绣海水拍江崖、鲤鱼跃龙门,蓝绸子内衬,絮着丝绵,边角上打着俩补丁,前后身团绣五爪金龙,两个袖子上是避火兽和避水兽,跟皇上穿的一样,等同于丹书铁券、免死金牌。

憋宝客看得两眼发直,自叹弗如:“我的几件东西与大帮主一身行头相比,实不及万一。我憋了半辈子宝,至此方知天外有天,当真是自取其辱!”

这话可说到大罗罗密心缝儿里去了,登时哈哈大笑,浑身的肥肉直跟着颤悠,环顾左右说道:“还以为来了个什么出奇的人,闹得这么玄,想在我面前卖弄,简直是‘驴腚上贴膏药——放屁都没门’!”

殿内乞丐拼命给大帮主叫好,手中打狗棍“哐哐哐”往地上猛戳,震得木梁上的灰尘直往下掉。憋宝客在群丐的哄骂声中分开众人,牵上黑驴灰头土脸地溜了。大罗罗密得意忘形,抓过酒坛子开怀畅饮,喝了个烂醉如泥。

咱再说姜小沫,他被打了个半死,锁在柱子上挣脱不开,又饿得前胸贴后腔,眼前冒着金星,嗓子眼反着酸水儿,脑子里昏昏沉沉,不知过了多久,忽听二鬼庙中喧声四起。

原来已经到了转天早上,憋宝客去而复返,着急忙慌地拜见大帮主,说昨天走得匆忙,忘了带走金蜡烛。听他这么一说,一众乞丐才发觉,四个蜡烛头点了一天一夜,仍是之前那么大,仍是之前那么亮,这可奇了怪了!憋宝客趁机夸口:“我的金蜡烛不仅不会灭,它还可以照宝呢,哪里埋了窖金窖银,烛光之下无不显形!”

大罗罗密闻言一愣,死死盯着四个金蜡烛,看在眼里拔不出来了,心说我身为一帮之主,替朝廷管着西北路的乞丐流民,位比王侯,何曾见过这等奇珍异宝,只怕皇上老爷子也没享受过,真是妙不可言,不由得贪心大动,眨巴着一大一小两只阴阳眼说道:“憋宝的,你把四个蜡烛头留在二鬼庙,我的掩身棒子、破砂锅子、团龙褂子,任凭你带走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