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选择很重要
伴随着普鲁士王国的没落,曾经那个牛逼哄哄的容克贵族集团,同样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
事实上,容克贵族的衰落,不光是因为战败,即便是打了败仗,他们仍然是普鲁士王国最大的一股政治力量。
真正导致容克贵族集团衰落的原因,还是政坛上后继无人。没有办法,战场上死太多了,以至于后备力量跟不上。
两次普俄战争的直接结果,就是令百分之五十六的容克完全丧失了土地,更有百分之十七的贵族家庭绝嗣。
后备力量损失惨重,原本政府中由容克贵族把持的重要岗位,不可避免的要让出来。
一个萝卜一个坑,容克贵族集团的收缩,同样也伴随着其他政治力量的崛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鲁士王国的政治格局也慢慢发生了变化。时至今日,容克集团虽然仍然是普鲁士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但“军队拥有国家”却彻底成为了历史。
尤其是神圣罗马帝国复立后,容克贵族集团的地位,再一次遭到了冲击。
在此之前,他们虽然丧失了对国家的主导权,但是凭借对军队的掌控,无论哪个政治派系执掌普鲁士,都不敢轻视他们。
现在不一样了,头上多了一个老大。想要掀翻桌子,也必须要先考虑老大的感受。
要不然早上才掀翻桌子,晚上平叛大军就杀过来了,哪还怎么玩儿?
除了要钱之外,施利芬一行人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同维也纳宫的关系。
欧洲贵族是一家,可不是开玩笑的。别看神圣罗马帝国复立才三年,但早在三十年前、或者说更早,容克贵族就和哈布斯堡王朝有过联系了。
只要仔细研究弗朗茨分封出去的领主出身,就会发现很多德意志地区耳熟能详的贵族姓氏,其中也不乏容克贵族的姓氏。
一个两个可以说是巧合,十个八个那就是非常巧合,可数量放大到千儿八百,那就不是一句巧合能够解释的。
出现这一幕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德意志地区的土地都有主了,而贵族的儿子却不一定只有一个。
除非是大贵族,都能够安排上。要不然只有长子能够继承家业,次子必须自谋生路。
嫡系成员都是如此,旁系那就更不用说了。事实上,绝大多数贵族旁支,除了顶着一个贵族姓氏之外,就是一普通人。
看着英法等殖民帝国在海外赚得盆满钵满,德意志地区的民众自然是羡慕嫉妒恨,其中也包括贵族。
在维也纳政府发出号召,宣布加入殖民浪潮的时候,大家的反应还算平静,当弗朗茨祭出分封大法后,那就再也忍不住了。
甭管领地是否偏僻,但是能赚钱、能传家的属性,却是存在的。对大多数人来说,纵使拿不到爵位,收获一座农场也是不错的选择。
随着一次次移民政策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德意志民众参与到了殖民运动中,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贵族。
凭借良好的教育,过硬的军事素养,加上背后家族资源、人脉的支持,这些人很快就脱颖而出。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在欧洲大陆同样适用,贵族世界同样也是现实的。一旦发了家,甭管是旁系也罢、嫡系也好,在家族中的话语权都会大增。
人都是有圈子的,到了海外自然有海外的圈子,再加上一系列的联姻下来。神圣罗马帝国还没复立,德意志地区的贵族集团却先一步合流了。
既然在做大蛋糕的过程中,统治阶级完成了合流,那么德意志地区统一,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看似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这背后同样是“有人得意,也有人失意”。
虽然容克贵族也参与了其中,但三十年前殖民浪潮的巅峰时期,恰好也是普鲁士王国的高光时刻。
第一次普俄战争的胜利,普鲁士从俄国人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容克贵族们也赚得盆满钵满。
大家的注意力都在欧洲,参与到海外殖民运动的都是边缘人物,能够动用的资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等到第二次普俄战争失败后,容克集团不光在政治经济上赔了个底朝天,年轻一代更是大量阵亡,想要掺合都实力了。
一步错,步步错。
错过了殖民浪潮,容克贵族集团损失的不光是殖民过程中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复立后,容克集团在帝国中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
事实上,受损的不光是容克集团,整个普鲁士王国在帝国中的话语权都不高。
尽管他们的军事实力,仍然是所有邦国中仅次于奥地利的,但是论起话语权来,连前十都排不进去。
一句话“朝中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