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庆典(第2/3页)
甚至,在前段时间柏林政府中还出现了不要军队的提案。尽管被威廉二世拦了下来,但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
普鲁士军方还是非常有危机意识的。为了避免哪一天,柏林政府真的不拨款,就有了现在这支军官团的维也纳之行。
神圣罗马帝国建立后,在皇帝在拿走邦国军队指挥权的同时,为了加强对邦国军队的控制,邦国军队的军费来源也发生了变化。
一般来说,在皇帝许可的编制范围内,邦国军队能够从中央政府拿到25%~40%的军费,剩下的部分由邦国政府自筹。
在这种背景下,邦国若是富裕,军费拨款就充足,军队的日子就好过;邦国若是穷的,那就只能过苦日子了。
毫无疑问,普鲁士军队一直都是过苦日子的。自从普俄战争失败后,普鲁士军方的日子就从来没有好过。
当年在德意志联邦的时候,普鲁士直接面临着俄国热闹的军事威胁,柏林政府自然只能咬牙死撑。
加上作为联邦的武力担当,出于国防安全上的考虑,其他邦国政府也支援了一部分军费,才勉强支撑了下来。
神圣罗马帝国复立后,中央政府承担了一部分军费,按理来说他们的日子应该好过一些的。
可惜伴随着神罗的成立,俄国人的威胁不复存在,柏林政府那骨子拼命凑军费的精神劲儿,也随之消失。
经济危机爆发后,柏林政府财政破产,更是有人提议:把军队交给中央政府,以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在国王的支持下,军队是保留了下来,但是财政拨款却是经常延迟。
最关键的是普鲁士政府真没钱,而不是他们不想给钱。
这就尴尬了。如果是有钱不给,那么军方自然有办法让柏林政府乖乖就范,可现在真没钱那就无计可施了。
幸好中央政府的拨款每次都很及时,省着点儿用,还勉强可以维系下去。
为了节省军费开销,普鲁士军方也想尽了办法,比如说:保留编制骨架,压缩士兵数量。
可惜,这种明显具备骗军费嫌疑的做法,很快就被陆军部给发现了。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普鲁士军方又将士兵换成了不要薪水的义务兵,只保留少量骨干精锐,主要以培养军官为主。
很遗憾,普鲁士军方的计划虽好,但是皇帝不答应。
对这种明显可能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做法,弗朗茨不仅向普鲁士军方发出了严厉警告,还将相关人员集体降职。
降职是小问题,关键是军费问题还没有解决。尽管皇帝亲自过问,督促柏林政府按时划拨军费,可也要有钱才拨得出来。
借钱发军费,在以往自然没有问题。不过现在不行,柏林政府正和英国人围绕着债务重组扯皮,政府已经宣布破产了。
不光是军费欠着,政府公职人员的薪水也一起欠着,包括国王的年金、首相的薪水都是一分未发。
政府上下都在为国家争取利益,军方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拖后腿。再怎么困难,他们还有中央政府划拨的军费,还不至于饿肚子。
很明显,想要让英国债主妥协,不是一件轻松事。这场装死抗议活动,估计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经历了这么多,普鲁士军方也算是看出来了,就算是债务重组谈判成功,穷逼的柏林政府短时间内也是指望不上的。
想要解决军费的问题,还是只能向皇帝伸手。
毕竟,神罗帝国每年的军费预算高达上亿神盾,而普鲁士军队每年的开销才四百多万神盾,占比也就三十分之一左右。
只要皇帝在分配军费的时候略微有所倾斜,他们的资金缺口就补足了。
想要获得军费上的倾斜照顾,自然先要向皇帝证明自己的价值了。这次阅兵,就是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纯粹的展示士兵,明显起不到作用。能够出现在阅兵现场的士兵,肯定是精锐中的精锐。
尽管普鲁士军队训练有素,但是想要在阅兵场上脱颖而出,仍然是不可能的。
普通的士兵,皇帝是不会感兴趣的,但是将士兵培养成军官的部队,绝对能够吸引皇帝的眼球。
甭管计划靠不靠谱,总要努力尝试一下。要不然现代化军事技术进步这么快,军费不足的普鲁士军队很快就会掉队。
至于把国防安全交给中央政府,马放南山安心种田,别的邦国或许可以这么想,但是在普鲁士绝对不可能。
普俄战争虽然打断了普鲁士王国的脊梁,可那一股不服输的心气,还是在军队中保留了下来。
时至今日,“复仇”仍然是普鲁士军方奋斗的动力。只不过考虑到双方实力差距悬殊,才被迫隐忍了下来,暗地里厉兵秣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