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尽弓折 ——日本照片中长江上的中国海军(第3/7页)
平田图册中平海号巡洋舰战前的照片
平海号与宁海号性能大体相同,但不装备水上飞机,且高射炮为德制(因为完工时中日关系已经极为紧张,日方拒绝出售高射炮给中国海军)。
在中日之间矛盾横生之际,向日本订购巡洋舰的原因何在?无它,中国海军招标的时候播磨船厂价格最便宜而已。然而,这却给海军带来两个极为不利的影响。第一,在此后的战斗中,日军对中国海军最先进的战舰知己知彼;第二,在全国高涨的抗日情绪面前,海军被骂为“亲日派”,在竞争经费的“空海大战”中,更多的国防经费被拨给了空军。
从性能上说,它们是中国海军当时最为先进的军舰,也是清朝灭亡后中国海军增加的仅有的两艘巡洋舰。尽管宁海、平海两舰是当时世界巡洋舰中排水量最小,航速最慢的,但它们很适合长江上使用。这一点,陈绍宽遭到了很多攻击,说他订造的军舰不是为了海战,而是为了“吓唬陆军”。直到抗战开始后,海军的抗战作战计划陆续曝光,人们才能够明白陈部长的苦心。他早已料到以中国海军只有日本海军5%的吨位,与日军争胜于大洋实在没有能力,故此制定了依托长江,配合陆军“拱卫京畿”的作战计划。
事实上,海军还有一个计划,就是在江阴沉船锁江,一面阻止日军西进,一面将长江上游日舰“包饺子”。1937年8月7日,最高国防会议决定实施这一计划。不料,这一军事机密竟被列席会议的汪精卫机要秘书黄浚泄露给日本驻南京总领事,致使日军舰艇抢在中国海军锁江之前全速灭灯下驶而逃,“瓮中捉鳖”的计划完全落空。黄浚是被日本女间谍拉下水而成为汉奸的,案件破获后黄浚父子均被枪决。
此后,中日海军在江阴封锁线上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殊死对峙。海军部次长陈季良(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镇黑龙江,在庙街与苏联红军合作痛击日军的海军名将陈士英)亲自登舰督战,旗舰平海战沉后移旗逸仙,逸仙战沉后再次移旗定安,第一舰队打光后第二舰队继续填入。整个淞沪战役期间,日军始终无法从长江威胁上海守军的后方。激烈的战斗,也使中国海军80%的舰艇在此战沉或自沉,四艘最新的大舰宁海、平海、逸仙、应瑞全部损失。中国海军这一战,堪称矢尽弓折。
关于宁海、平海,我们只知道,1937年8月17日开始,日军不断以舰艇和飞机试探攻击江阴封锁线,中国海军檄日号测量舰等舰艇殉国,但防线岿然不动。由于宁海、平海等中国大型舰艇的存在,日军轻型水上力量在长江上的活动受到很大限制。9月20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长谷川清对第二联合航空队和海军第二航空战队下达总攻击令,令其全力轰击中国海军各舰,尤其是最精锐的宁海、平海二舰,并特别提醒“留意敌舰防空火炮”。日军从公大机场和加贺号航空母舰先后出动一百多架次轰炸机狂轰滥炸。但中国海军坚决不退,21、22两日,日军虽然屡次击中宁海、平海两舰,但损失也不小。宁海舰击落的低飞日机碎片竟然砸中军舰的望楼,而平海舰击中的日机栽进江中的福姜沙洲,机毁人亡。直到23日,两舰方因负伤过重,壮烈战沉。德国顾问报告蒋介石:“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最激烈的海空大战。”
然而,两舰的最后,在中方资料中没有留下影像。
几年前,我曾经在日本找到一张宁海舰殉国时的照片,将它提供给中国军舰博物馆的姚开阳先生。
而在平田所提供的图册中,战沉的宁海号留下的照片,却远远丰富于此,我只有将其列出,希望能够再现该舰最后的战斗。
“宁海”号殉国照片之二为右后方拍摄的照片,可以注意到它伸缩式的水上飞机机库库门因为电力系统损坏而无法关闭,还可以看到它主桅右侧被日军轰炸机炸断的部分。
“宁海”号殉国照片之三为主桅右侧被炸弹击中的部位细节,可以看到前面的双联57毫米高射炮防盾,火炮已经被中国海军拆卸走了。
“宁海”号殉国照片之四为“宁海”号舰桥正面。可以看到舰桥和主炮上的黑色斑痕,即为日军炸弹破片和坠落飞机碎片造成的伤痕。宁海、平海的主炮由于重量太大,都未能被成功拆卸。
“宁海”号殉国照片之五为该舰正面,可以看出宁海舰舰长陈宏泰(此战腿部重伤)在最后时刻是在努力将该舰搁浅冲滩,以便未来有机会修复。可以看到舰体上被日军近矢弹损坏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