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一辈子都在死磕的母子(第6/13页)

博穆博果尔老纠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给我戴帽子?”

董鄂氏:“没有,你瞎琢磨个啥,我跟皇帝哥哥只是朋友。”

“你不承认是吧?”

董鄂氏:“跟你说不明白,你自己静一静吧,我现在要去宫里服侍太后。”

博穆博果尔:“你这女人死不悔改,在外面偷人还若无其事,反了你……”

没想到,博穆博果尔这话恰好被闯进来的顺治听到了。顺治甩手给了博穆博果尔一个耳光:“你反了?你也不看看她是谁的女人,你敢欺负朕的女人,吃了豹子胆了……”

博穆博果尔目瞪口呆,这世上还有天理吗?老婆偷人,教训老婆结果被奸夫甩耳光。看着顺治牵着董鄂氏的手若无其事地离开,博穆博果尔的人生观崩溃了,一时想不开,自杀了。

我们看看汤若望是怎么记载这件事的,精明的汤若望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只是客观地记叙事实:

顺治皇帝对于一位满籍军人之夫人,起了一种火热的爱恋。当这位军人因此申斥他的夫人时,他竟被对于他申斥有所闻知的天子,打了一个极其怪异的耳掴。这位军人于是乃因怨愤致死,或许竟是自杀而死。皇帝遂将这位军人的未亡人收入宫中,封为贵妃。

博穆博果尔这一死可以说非常给力,否则顺治还真得下一番苦工夫才能把董鄂氏纳入后宫。顺治不光要纳董鄂氏为妃子,还想册立她为仅次于皇后的皇贵妃。这一切,孝庄忍了。她不能不忍,她就这么一个儿子,总不能把他废掉吧!

册封董鄂妃为皇贵妃大典后的第九天,顺治又做了一件非常过分的事。他一方面恭奉宝册,在上面加上孝庄皇太后的尊号;一方面公然下令太庙牌匾内停止书写蒙古文字,只能书写满汉两种文字。这是赤裸裸地表达对母亲不满,还把这种不满扩大化,延伸到整个蒙古。这么做,简直是视皇太后如无物,不仅鄙视了皇太后,也鄙视了广大的劳动人民。要知道前线还有数万蒙古将士在奋勇杀敌,这么做简直是让他们寒心啊!

太后信佛,但绝不是吃素的

看起来,在顺治与孝庄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顺治取得了暂时的胜利。

面对顺治帝这么疯狂的行为,孝庄冷冷的没有任何表示,我们确实无法理解顺治的所作所为,也许只有孝庄能明白。他们母子之间的关系是这么奇怪,光用叛逆不足以解释。

对于顺治用自己的名义所做的一切,孝庄始终选择沉默。顺治伤害她的族人,她还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孝庄似乎沉寂了,会任由顺治帝欺负下去——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孝庄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只因顺治是自己的儿子,所以才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摆平他,但她相信这个机会很快就会出现的。

顺治十四年的时候,董鄂妃为顺治生下皇四子,很可惜这个孩子活了两个月就夭折了。顺治破例追封他为荣亲王。

董鄂妃皇子早殇不久,孝庄以圣躬违和为借口,移居到南苑去养病,并且命令后妃和百官必须要前去问安。当时正值寒冬腊月,董鄂妃的身子又一向不是很好,加上儿子早逝,其状况可想而知。孝庄的手段就是高啊,比顺治高出太多,她整人是不露痕迹的。大家都来向我问安,总不至于有人怀疑我整你吧!再说了,这也是规矩。

我们想想看,一个刚生育儿子,儿子又早夭的女人,身心的痛苦岂是常人所能想象的,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要冒着大雪从紫禁城赶往几十里外的京郊伺候孝庄。这种感觉实在是太痛苦,可以想象孝庄没有少折磨她。董鄂妃就是在这时种下了病根,后来身体越来越糟糕,三年后逝世。死后被追封为孝献皇后。

董鄂妃死后,顺治痛不欲生,简直想去黄泉路上把董鄂妃拉回来。当然,在顺治内心里,董鄂妃早逝的罪魁祸首便是那个深沉严苛的母亲,可是他又不能杀掉自己的母亲,甚至不能公开地反对自己的母亲。怎么办呢?只好强忍着愤怒去讽刺和揭露这个人,这在顺治亲自为董鄂妃撰写的《董妃行状》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顺治对孝庄的控诉与愤怒,那种愤怒简直是想亲手把这个母亲给宰了。

《行状》刚开始说:年十八,以德入掖庭,婉静循礼,声誉日闻,为圣母太后所嘉许。……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伺颜色如子女;左右趋走无异女侍……

这段文字是啥意思呢?表面上看好像是将董鄂妃和孝庄的关系描述得很和谐,太后夸奖她,她把太后侍奉得非常好。我们不妨来翻译一下:董鄂妃十八岁因为品德端方成为我的老婆,为人非常温婉安静,而且很懂礼,名声一天比一天好,太后也经常夸奖她。董鄂妃对太后好的绝无二话,察言观色仿佛子女,来回跟着如同婢女,就是这样,这个老太婆还经常刁难她——当然,这个是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