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老近卫军的谢幕,1980~1987(第3/24页)

安德罗波夫在政治局的紧急会议上发了言。这位克格勃首脑警告说,雅鲁泽尔斯基想把“所有责任”都推在苏联身上。安德罗波夫坚决认为,不管怎样,哪怕是团结工会上台,苏联也承担不起武装干涉的代价。“我们首先必须关心我们自己的国家和怎样巩固苏维埃联盟,”这位发言者最后说,“那是我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安德罗波夫担心国内的稳定,因为他知道,就连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这样的城市,食品短缺也有会更加严重的危险。波兰工人的造反让安德罗波夫搞不准,苏联的工人是否会永远保持耐心。

这位克格勃主席不仅接近于抛弃所谓的勃列日涅夫主义,而且还接近于修正克里姆林宫一直奉行的增订版的革命与帝国范式。马修·维梅特(Matthew Ouimet)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波兰的团结工会运动造成的危机,“使勃列日涅夫的有限主权论非常像因之而命名的那个人。两者都成了一个空架子,靠一个正在衰落却迫切想在世界事务中保持自己地位的帝国来支撑……尽管波兰人民还不清楚自己的成就,但他们已经逼退了苏维埃巨人,而且它再也不会东山再起”。

1981年12月13日,雅鲁泽尔斯基实行军事管制,消除了当前对华约的挑战。但是,波兰危机并没有结束;它是整个苏东集团日益严重的结构性危机的反映。要控制住波兰的局势,代价依然很高。1981年,雅鲁泽尔斯基不顾苏联的反对,接受了价值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大量的谷物、黄油和肉类被运往波兰,却像被扔进了无底洞,转眼就不见了踪影。波兰的各个工业部门也得到了迫切需要的原材料,包括铁矿石、有色金属、轮胎以及最为重要的苏联石油。

波兰危机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一系列重大危机中最严重的一次。这些危机给克里姆林宫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让苏联的各位领导人自欧洲缓和的兴盛期和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来,第一次意识到:哪怕是在毗邻地区,苏联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克里姆林宫的老近卫军们虽然年事已高,但还是准备彻底重估苏联的安全利益及对外政策。只是他们在这方面并未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他们是以向后看而不是向前看的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

政治局与里根

克里姆林宫有关波兰问题的秘密辩论是与另一场不愉快的讨论部分地交织在一起的,那就是怎样对付里根政府向苏联的挑衅。理查德·库克林斯基(Ryszard Kuklinski)上校是潜伏在华约军队司令部的美国间谍;从他那里,里根对苏联在波兰问题上面临的压力了解得一清二楚。那位总统把实行军事管制视为人身侮辱。他决心对苏联施以最严厉的惩罚并充分利用苏联在经济上遇到的种种问题。1981年12月之后,里根敦促西欧各国下令禁止建造从乌连戈伊(Urengoi)到西欧的洲际石油管道——这项工程是苏联未来增加石油收入的支柱。最后,西德与法国没有支持美国的制裁,就像一位俄罗斯学者指出的那样,“里根输掉了与苏联较量的第一个回合”。不过,这条石油管道的建设还是被延误了几年关键时间。与此同时,中情局局长威廉·凯西(William Casey)与国防部部长卡斯帕·温伯格(Caspar Weinberger),批准了一些非常具有挑衅性的秘密行动,包括在苏联边境和苏联海军基地附近的军事演习,以此向克里姆林宫施压。里根政府还游说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欧佩克成员国,大幅降低世界石油价格。美国政府中的强硬派的这些被揭露出来的行为有可能被夸大了,但它还是说明,美国向苏联人施压的力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的。

对安德罗波夫来说,里根政府的种种举动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就跟美国当时心怀恐惧一样,这位克格勃首脑也开始警告说:“华盛顿政府正在企图把整个国际关系的发展推到一条危险的道路上,从而加剧了战争的危险。”1981年5月,安德罗波夫请勃列日涅夫参加克格勃官员的秘密会议,并当着他的面说,美国正准备对苏联发动突然的核打击——这令与会者大吃一惊。他宣布从现在起,将由克格勃与格鲁乌(苏联的军情机构)合作,建立新的战略预警系统。这个新的情报行动的代号为RYAN,取自俄文“核-导弹-攻击”的首字母。心存疑虑的专业情报人员误以为这个荒谬的想法是出自乌斯季诺夫和军方。实际上,军方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不再认为美国随时会发动袭击。谢尔盖·阿赫罗梅耶夫元帅后来回忆说,他认为当时的局势“虽说困难,但也不是处处都是危机”。事实上,RYAN是安德罗波夫自己的主意。这位克格勃头子的警觉心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到了神经质的地步,“巴巴罗莎行动”和冷战初期的种种景象又浮现在他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