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斯大林的冷战之路,1945~1948(第4/21页)

杜鲁门给苏联人帮了忙。12月15日,他宣布美国不会站在国民党一边,武力干涉中国内战。在莫斯科谈判前夕,这条消息削弱了蒋介石的地位。他的儿子秘密地告诉斯大林:为了得到斯大林的帮助,恢复国民党的国民政府对中国东北和新疆的控制,国民政府准备与苏联建立“最亲密的”同盟关系。蒋介石还承诺在苏中边境实行非军事化,并给予苏联“在中国东北经济中最重要的地位”。不过,蒋介石坚持在华北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这让斯大林明白,他并不准备彻底倒向苏联。”

斯大林建议就中国东北的经济合作问题签订协议,而且要把美国人排除在外。他是想完全控制中国东北。凭借苏联的军事占领,这一点很容易实现。即使他们撤走了,也可以通过中共的军队来抗衡国民党的国民政府和美国人。因此,斯大林坚决拒绝蒋介石提出的向毛泽东施压的要求;他只是指示中共采取低姿态,集中力量占领农村和小城市。

针对中苏重归于好的迹象,美国做出了强有力的回应。1946年2月,美国人向蒋介石施压,要他取消与莫斯科的双边经济谈判。他们公开了罗斯福与斯大林就中国问题达成的秘密协议,企图以此来破坏《中苏条约》。反过来,苏联代表也公开表示,不考虑在中国东北实行“门户开放”。虽然莫斯科宣布从中国东北撤军,但克里姆林宫最终让中共军队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各大城市。

不过,对莫斯科来说,起初那么顺利的事情,最终却使雅尔塔与波茨坦体系中煞费苦心的平衡出现了重大分裂。斯大林想通过控制从中国东北撤军的时机,逼迫国民党在经济上向苏联做出让步并防止在那里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他未能实现这些目标。而且,尽管斯大林费尽心机,他还是没能将中国东北变成苏联独享的势力范围。最终他不得不把这个地区让给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以换取毛泽东与苏联结为战略同盟的承诺。

对周边地区的试探

到1945年8月为止,几个月以来,克里姆林宫一直陶醉于天空如此广阔的气氛当中,就连广岛原子弹也没能让他们马上清醒过来。斯大林一边在中欧和远东建立安全缓冲区,一边开始瞄上土耳其和伊朗。

俄罗斯的统治者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觊觎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土耳其海峡。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鏖战正酣的时候——当时土耳其与德国及奥匈帝国结成了同盟——英国甚至承诺支持俄国的要求,把海峡及土耳其沿海地区变成它的势力范围。不过,布尔什维克的胜利让这个秘密协议失去了效力。1940年11月,在苏德柏林谈判期间,莫洛托夫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坚持要求让保加利亚、土耳其海峡以及黑海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斯大林在与伟大同盟中的西方伙伴谈判时,再次强烈提出了这一要求。他想要“修改”1936年的《蒙特勒公约》,因为该公约允许土耳其在海峡建立军事防御工事,并在战时关闭海峡不让别国的军舰通行。斯大林要让苏联海军拥有随时进入地中海的权利。在1943年的伊朗德黑兰会议上,丘吉尔和罗斯福同意做一些修改;1944年10月,丘吉尔在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秘密会谈时,似乎也同意了苏联的要求。

1944~1945年,苏联外交官、历史学家和国际法专家都一致认为,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海峡问题”,当时是最佳时机。1944年11月,李维诺夫给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写道,应当说服英国人把对海峡地区的“义务”移交给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的另一位专家建议说,要保证苏联的安全利益,最好是签订“有关海峡共同防御的苏土双边协议”。所有这些建议都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英美会承认苏联在土耳其的地缘政治优势(“毗邻”)。这说明,克里姆林宫在接管了半个欧洲之后,它的期望是很高的。

苏军横扫保加利亚让军方的一些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怂恿斯大林入侵土耳其。然而,对于苏联人来说,主要的难题在于,土耳其这次跟一战时不一样,它是严格保持中立的,所以,苏军无法用武力来支持莫斯科的外交努力。尽管这样,那位克里姆林宫的统治者还是决定,在没有预先与西方盟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就采取强有力的单边行动。1945年6月7日,按照斯大林的指示,莫洛托夫在莫斯科召见了土耳其大使赛里姆·萨帕(Selim Sarper)。莫斯科不仅拒绝了土耳其提出的与苏联签订新的同盟条约的建议,还要求土耳其废除《蒙特勒公约》并同意在和平时期由双方共同保卫海峡。苏联人要求有权在土耳其海峡与土耳其建立联合军事基地。让土耳其人非常震惊的是,莫洛托夫还坚持要求归还苏俄依据1921年条约割让给土耳其的所有南高加索地区“有争议的”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