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赵之平:我这一辈子 (我的幼年时代)初稿(节选)(第3/3页)
五、我的家世和“外火”一般习俗(片段)
在那封建思想统治时代,姑娘也可以同小子一块上学,虽然女生最长也就学到15岁为止就必须退学回家,拿起针线活而“待字闺中”,但总算能学点一般文化知识,我认为这是“外火”好的风气,这在附近各村镇还没有先例,那些村镇对男女间的界限划分得很严的,连儿童也一样。
六、永刻脑中——可怕的启蒙老师“老祖儿”(略)
七、我的母校“西门小学”和敬爱的刘永璘老师(略)
八、“外火”的商业区
外火商店在西门外只有少数几家,有日用粮油肉菜杂几家和一家典当业(为穷人生活一时过不去可拿些衣物去当换钱度日,他们利息很大,月利三分十个月为满,解放后即取消)。北门外只有一家豆腐坊和一个小杂铺,其他大部集中在南门外蓝靛厂街。从东到西北二里多长湾街中,其较大的“德源成”和“德源兴”两家酒杂酱菜业,制出的各种酱菜如柿子椒、甘露、银苗、黄瓜、青笋、白菜、酱瓜、苤蓝等,味美色鲜四远驰名;门面大、资本厚,据说是立马关帝庙那伙太监的财东(包括西门的典当业)。“月盛斋”糕点铺,除售各类应时糕点外还经营一种“印子会”(月饼会),即各住户主要是“外火”各家,每月指定品种交钱若干,在所持票据上盖和分户账拼成的铺印,至年终按品类可取蜜供、月饼。蜜供是用糖和面条上缠红丝油炸后切成寸余长,再裹蜂蜜叠成分斤数大小的塔状,拿它在神龛前摆供,当然也为人享受,它甜酥味美可口,堪称珍品。月饼除中秋制售外,春节亦供应,分红、白、摆浆。酥皮品种,有大、中、小,也可落成塔状供神。仁昌绒线铺即百货店,又叫洋货铺,还售煤油。富太山烟铺兼营“兑房”,除出售烟叶、湖烟(妇女吸用)、烟丝(水烟)、鼻烟(用烟末加工制成深绿色,由鼻孔吸入,为害极烈,还很讲究装在贵重的鼻烟壶内,据说最好的如王公大臣们吸的鼻烟每个值钱数两,讲究的鼻烟壶成为古玩珍品)。还卖槟榔、豆蔻、素砂等助消化香料,但其主要大利润收入是“兑房”。该号勾结当地和“外火”官员允许他印制钱票流通市面,票面分一、三、五、十吊;京钞每十板为一吊,并收兑银两折换钱票,可通行西郊大兴、宛平两县区。富太山钱票我见的是用窄长绵纸木版印上花纹、钱数、铺印、暗记制成的。如外火器旗饷领到后,直送该号以减去“银色”为名进行分赃,兑换钱票、铜圆发给旗兵。这条街另外还有纸张、文具、猪羊肉铺、饭馆、茶馆、理发澡堂和切面、包子、烧饼、蔬菜等铺共二十余家,很显繁荣景象。
……
蓝靛厂是北京西郊的中型有名集镇,构成西北面的小屯、黄庄、长脚湾、南中北坞和船营等十几个村庄的农产品集散地。尤其为“外火”万余人的购买力所吸引,隔日一小集,十日一大集,在镇西岔设有布、席棚数处,农民们拿来禽蛋、鱼菜、野味、果品和编织物、小农具等来集叫卖,再把日用品买回去。逢大集日还有大小牲畜市场。
九、城乡市场的怪现象(略)
附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种种方式
十、当时各类的小商贩(略)
十一、当时夏秋食品(略)
十二、当时夜宵食品(略)
十三、当时其他有技术性的流动工贩(略)
十四、当时的交通工具和附近几处名刹古寺(略)
十五、“外火”的节日风光(略)
十六、蓝靛厂“过皇会”(略)
十七、我的幼年时代的结束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