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第5/7页)
等她端着小小洋瓷碗,嘴里啃着大鸡腿,艰难的从一群热情孩子们的包围圈突围出来,去堂屋里找到正在喝酒聊天的自家爷奶时,李唯一不知道的是,以这老两口的行动力,已经把他们想买的宅基地弄到手啦。
为啥?
嘿嘿嘿,因为她这舅太公的二儿子可是长沙头村的村长呀!
听到自家侄女侄女婿说,想要买一块宅基地回村来定居,大太公当时就乐开了花。
在老人家心里,一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的才是福气。
自己就一个亲弟弟,亲弟弟就这么一个女儿,虽然侄女婿不是招赘上门的,可眼下跟着侄女回乡定居,跟招赘的也差不离啦!
作为一个照顾弟弟的兄长,作为一个想要补偿侄女的大伯,舅太公在听了李唯一她爷奶说的话后,几乎是当场就拍下酒杯拍板,让她奶把当初她亲太公留下的宅基地拿回去。
对于这事情,李绍成跟何秀芬自然不干,没得送出去的东西还收回的道理。
最后双方坚持下,李绍成做主,花了比市价低不少的一笔钱,买了村子外围的一块宅基地。
那上坎(山城的建筑都是梯田样式)住着的,还是舅太公膝下大儿子的大女儿,结婚后为了就近照顾娘家,而新起的屋子呢。
接下来的日子,也不知道是不是李绍成跟何秀芬急着让自家宝贝孙女住新屋的缘故,李唯一眼见着她的爷奶忙碌了起来。
这个时候的西南,除了公家的楼房,老百姓的屋子可都是木头板子制作的。
而他们的新家,自然也是入乡随俗的,在她爷爷花了不少钱买了很多好木头后,奶奶亲自上门请了三祖公家的大儿一家男丁给他们盖房子,因为大堂舅太公,李唯一也喊舅太公的老人家,那可是木匠,哈哈哈。
房子这一盖,速度很是快,感觉没过去半个月,就到了上梁的日子。
所谓上梁,也算是西南这边盖房的特色,整个房子的框架起来后,木匠师傅们就要把最后一根正屋的主梁安上,安主梁的时候,为了以后家宅兴旺,自然要有个上梁仪式。
这天,是老神棍李绍成同志算好的好日子。
到了好时辰,站在自家空木架子新家旁的李唯一,昂着小脑袋瓜子,看着房子顶上的一众人等,把最后的大横梁安装完毕,听着她爷跟一群木匠师傅嘴里吆喝着什么,紧接着就是一阵阵鞭炮噼啪作响。
声响中,李唯一亲眼看着领头的老木匠,也就是她得喊舅太公的长辈,在横梁上杀了一只大公鸡,然后点着鸡血写好了红布,包着看似像筷子加上墨锭的东西固定在横梁上后,舅太公就跨坐在横梁上,手里抱着她爷奶早就准备好的箩筐,嘴里大声喊着。
“撒梁咯,撒梁咯……”。
随着对方声音响起的,则是一阵阵东西落地的噼啪声。
李唯一只见漫天的糖果、枣子、硬币、糍粑等等的好东西,随着舅太公的喊声,被他不断的抛洒下来,这就是所谓的撒梁。
箩筐里的东西是自己帮忙准备的,放的都是好货。
枣子都是上辈子新疆出产的什么灰枣,糖果都是自己从批发市场拿出来的好糖果,就连打糍粑的糯米也是自己贡献的,唯独抛洒的硬币,是她爷奶自己兑换来的。
她先前好像是听了一耳朵,上梁撒东西,好像是为了买四方家宅平安,收买曾经在这块地上生活的东西,按她爷的话说,这叫吃人嘴软。
反正李唯一听了就觉着好笑,这是活人跟死人一道抢哇。
不管了,不管了,上梁就是要热闹嘛,大家抢才带劲。
李唯一也麻溜的加入在自家新房框架里头哄抢的人群,别看她身板小,动作倒是挺灵敏的。
糍粑,嗯,虽然是为了撒梁故意做的自己小巴掌大,但是好歹是糯米精细梁啊,而且她也贼爱吃烤糍粑蘸豆腐乳,收了收了;
枣子也不错,别看个头小,味道甜,核还小,她最爱吃了,收了收了;
咦,刚砸她脑袋瓜的是什么?
李唯一下意识的顺着东西弹开的路线去寻找,刚才砸中自己的东西倒是是嘛玩意,结果眼尖的发现,视线里出现的东西圆圆扁扁的还亮闪闪的,是钱!
蹲在地上捡捡捡的李唯一兴奋极了,不管是多少,那也是钱哇!
就是一分钱,在眼下的购买力也是杠杠的。
在这样哄闹的场合下,不知为何,明明知道洒落的硬币面值不会太高,某只还是乐此不疲,当即就窜起小身体,直扑前头的硬币而去。
结果嘛……
“哎呦!”。
“啊!”。
两声清脆稚嫩的小嗓音同时冒出,李唯一摸着自己的脑门,呲牙看着跟自己碰了一头,同样在摸着自己脑门的小丫头。
那真是小丫头啊,估摸着就跟自己一般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