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2/11页)

金华这才说:“妈,我……我听着呢,你讲!”

刘意如想了想说:“赶快采取补救措施,一、想法再向高长河汇报一次,就说你调查后,发现情况相当严重,把真实情况源源本本都告诉高长河,一点都不能隐瞒,得了血癌的二十多人要报出完整的名单。二、按田立业的意见立即查封大明公司,要比田立业更果断,措施更得力!”

金华连连道:“好,好,妈,明天我……我就办这些事!”

放下电话,刘意如不由替女儿捏了把汗,这可不是件小事,搞得不好是要出大乱子的!这个高长河真是不如姜超林,姜超林决不会这么糊涂,决不会在这种涉及二十多条人命的大事情上上女儿的当!姜超林的眼睛可是亮得很,腿可是勤快得很,只要知道这种事,就会一追到底,甚至可能马上亲自去烈山,而高长河居然还表扬女儿处理得妥当!……

正心烦意乱时,镜湖代市长胡早秋带着新华社记者李馨香进来了。

刘意如忙抹去脸上的阴云,微笑着迎了上去:“李记者,欢迎,欢迎……”一九九八年七月一日十九时三十分平阳小红楼

“……这里的空气弥漫着百年历史的气息。是我们平阳百年的历史,也可以说是中国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馨香同志,你看,这是一八九六年这座小红楼落成时的照片。从这张照片的背景看,那时的平阳荒凉得很哪。可是,平阳作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大城市,就是从那时起步的。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灾难的世纪,同时也在中国沿海地区催生了一批新兴城市,比如上海、香港,我们平阳。

“看看,这幅照片的情景就不同了嘛。这是一九一○年的平阳,小红楼已经融在这些西方建筑特色显著的建筑群里,不那么起眼了。从一八九六年到一九一○年是十五年,这十五年是平阳建城的初始阶段,是一个动态阶段。因为史料较贫乏,当时的情况不太清楚,但在我的想象中,肯定处处都在大兴土木。后来,就是一段凝固时期了,直到三十年代,日本人入侵平阳,才又开始了城市东扩。

“馨香同志,你把这两张照片对照看看,对,就是这两张,小红楼当时是日本人的特务机关部。看出了什么没有?小红楼已经不是市中心了,东扩以后的市中心移到了现在的民主路。民主路可不民主呀,是日本人用坦克推出来的。鬼子不和你讲什么拆迁政策,赶你走你就得走,不走他的坦克就上来了。所以,我们有些同志就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说是搞城市建设有时就得搞点法西斯作风。声明一下,馨香同志,这话我是不赞成的。”

“城市的东扩,是平阳的第二个动态阶段。第三个动态阶段就是这二十年了。这二十年不得了啊,平阳城扩大了五倍,长高了七倍,这座三层小红楼在那些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面前,连孙子都算不上了。历史是这样无情,也是这样多情。无情时,给你来个几十年凝固,多情时让你日新月异,一天等于许多年……”

高长河指着楼下门厅里新挂出的一幅幅照片,向李馨香介绍着小红楼的历史。

李馨香认真听着,看着,一时间几乎忘了到这里来的目的。

高长河显然很得意:“这些照片是我来了以后,让招待所的同志挂出来的。自己没事时看看,也让到这里找我汇报工作的同志都看看。作为一个城市管理者,不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历史是不行的。你们外地客人看看也好嘛,领略一下这地方的历史风景,对平阳也就多了点感性认识。是不是呀,馨香同志?”

李馨香点点头:“是的,高书记,你今天要不介绍,我真不知道这座小楼有这么大的名堂,这么有历史。”

高长河说:“那好,你就好好看看吧,那边还新开了个资料室,已经收集了不少有关小红楼的历史资料,准备申报文物保护单位,刘主任陪你看,我先去看你的大文章,看完以后,我们再交换意见。”

李馨香说:“好,高书记,您别管我了。”

高长河上楼后,刘意如陪着李馨香继续看历史照片和资料。

李馨香快人快语说:“刘主任,高书记这人好像还不错嘛,不像个坏官僚。”

刘意如怔了一下,没敢接茬。

李馨香却又说:“权力四周有小人啊,高书记恐怕是上小人的当了!”

刘意如有些不悦了:“李记者,你……你这是什么意思?”

李馨香发现说得不当,忙道:“刘主任,你可千万别误会,我不是指高书记身边的干部说的,是指别的事。刘主任,你知道么?你们烈山县的女县长金华可不是个好人,自己官僚主义,不顾人民的死活,反倒到高书记面前告了他们县委书记田立业的恶状,让田立业不明不白挨了高书记一顿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