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核辐射禁区:鬼城切尔诺贝利(第2/8页)
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研究报告说,全球共有20亿人口受切尔诺贝利事故影响,即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口,相当于整个欧洲都被影响到。
消除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后遗症,需要800年的时间而反应堆核心下方的辐射,自然分化要几十万年。
一系列数据下来,切尔诺贝利的危害和遗毒,不言自明。
20多年过去,据说那里依然如故。空气、河流、土壤到处都藏着致命的辐射源。茫茫森林中,还有变异的野兽,四颗头八条腿之类。
这片被魔鬼接管的区域,到底有多恐怖?去了才知道。
为了挑战核辐射,我甚至搞来了一辆装甲车。剑拔弩张的气氛比在索马里更重。
乌克兰“爱的隧道”以及平静的水湾,与看不见的魔鬼辐射形成强烈对比。
30公里,死寂的绿色丛林
防护服、面具、盖革计数器……此行我们的行李,比去索马里还要夸张。看不见的杀伤,防不胜防。
我们做了最好的准备,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乌克兰大使馆没有设绊子,欢迎光临。但是没有政府的官方批条,我们进不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遗址。最后联系上了乌克兰紧急情况部,费了不少劲儿,终于得到了准许。
还收到了额外“惊喜”。外国人进入切尔诺贝利后,最多只能到10公里辐射圈,不准再往前走。但是我们找到了一位叫谢尔盖的上校,允许我们更进一步,可以到达普里皮亚季,路过4号反应堆。
一份文件摆在面前,每个人都要签字。梁红负责审阅,大概是免责书、生死契约之类的。想进去,生死自负。这份文书,搞得我们像要进鬼门关一样。这很不人道,还没到现场,就给我们施加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枪支遍地的索马里街头,也没要签这样的手续。
向导是他们指派的,典型的东欧人,人高马大。言语间流露着斯拉夫民族的自豪:他们幅员辽阔世界第一,他们打败了拿破仑和希特勒、他们是唯一能和美国人对峙的民族,他们有战无不胜的哥萨克骑兵、他们有列宁、普希金和霍金……
当提到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切尔诺贝利后,他却沉默了,骄傲遁形。良久,他才心有余悸地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将深深地刻在每一个人的记忆中,永远无法抹去。”
到乌克兰,我们就租了一辆装甲车,打算开着它奔赴核电厂遗址。那东西厚实,防护肯定好。但是向导让我们换车说进切尔诺贝利管制区域和核辐射中心,其他车辆不行,得用他们的专用防辐射车辆。
一辆奔驰旅行车,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任何的防护行吗这个?
进入切尔诺贝利100公里区域的时候,还跟在普通城市一样,车流穿梭,鸡犬相闻。向导说,当地有法规规定,这100公里区域,禁止生产牛奶。
两旁的果树郁郁葱葱,结满了红彤彤的苹果,地上坠落许多。没有人摘,没有人捡。这些果树下面的土地,都有辐射尘。可爱的水果们,都被白雪公主的后妈下了毒。
车停下来,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标志,出现在我们眼前。
它曾经是苏联人民引以为傲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大、最先进、最安全的核电厂,还差点以列宁的名字命名。现在,这个标志更像是一个警告牌,后面是死亡禁区。骄傲变成了灾难。
这个位置,离当年发生爆炸的4号反应堆,刚好30公里再往里走,就进入核辐射区域了。
“切尔诺贝利”这个名字,本就有不祥之兆,意为“切尔诺伯格的居所”。这个切尔诺伯格,是斯拉夫神话中代表黑暗死亡、疾病的暗黑之神。命名的那一天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如今这里,真的盘踞了恐怖、死亡和疾病。一名成谶。
在30公里圈的入口附近,我看到有工人在周边喷洒药物。还有一些建筑,先是检查站,每个人必须先进去接受检查,确认没有携带违禁物品。总不会有人偷辐射源吧,担心捕猎变异动物?
有一个小博物馆。当年事故发生以后,这里记录、珍藏了一些与那次灾难相关的东西,如图片、物件,供人参观。
向导介绍,我们进入30公里辐射圈之后,所有人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听他指令行事,不准碰任何东西。还有,所有人必须得待在一起,不能分开。因为里面有攻击性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