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疯狂基因(第4/9页)
这个项目最终还是产生了有用的结果——基本上,就是一长串的A、T、G、C。而帕博团队中的一位成员,来自哈佛医学院的遗传学家戴维·赖希(David Reich)注意到了一些奇怪的事情。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序列正如预期的一样,与人类的序列非常相似,但相似的程度不同。有些人类的序列比其他人类的序列更像尼安德特人的序列。特别是欧洲人和亚洲人与尼安德特人共有的序列多于非洲人与其共有的序列。“我们当时试图清理掉这样的结果。”瑞奇告诉我,“我们当时认为,‘这肯定是搞错了’。”
在过去的25年间,对于人类演化的研究主要受一种理论的支配,即大众媒体上常说的“走出非洲”,或者用学术圈的话说就是“晚近单一起源”理论或“替代”假说。这一理论主张,所有的现代人类都是大约在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小族群的后裔。大约12万年前,这个族群中的一部分人迁移到中东地区,然后又从那里继续分出一部分人最终向着西北方向推进到了欧洲,向东推进到了亚洲,以及更东边的澳洲。在他们向北向东迁移的过程中,现代人类遭遇了尼安德特人以及其他所谓的早期人类。这些早期人类已经定居于这些地区了,而现代人类“替代”了早期人类。这其实是在委婉地表达:现代人类把早期人类赶尽杀绝了。上述迁移模型以及“替代”实际上暗示了尼安德特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与当今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什么两样,无论他们是来自哪里。
帕博团队的许多成员怀疑欧亚偏差实际上是污染造成的结果。在实验的不同阶段,样品都曾经被欧洲人或亚洲人处理过。或许是这些人把自己的DNA意外混入了尼安德特人的DNA样品里。为了评估这种可能性,又进行了若干不同的测试,可结果全是否定的。“我们不断地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得到的数据越多,它就在统计上变得越显著。”瑞奇说。渐渐地,团队里的其他成员开始接受这一结果。在2010年5月发表在《科学》上的一篇论文中,他们介绍了帕博称之为“渗透替代”的假说。[10](这篇论文后来被票选为《科学》当年的杰出论文,给研究团队赚回了2.5万美元的奖金。)根据这一假说,在现代人类“替代”尼安德特人之前,两者之间还发生了性行为,并产下了孩子。这些孩子也加入到了继续向欧洲、亚洲以及新世界推进的进程之中。
假设渗透替代假说正确的话,这就为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类的相似性提供了最为强有力的证据。这两者之间可能是有爱才有性,也可能仅仅只是有性没有爱。他们杂交的后代有可能被当成怪物,也有可能没有被当成怪物。然而无论如何,有人承担了照料他们长大的责任,或许是尼安德特人,又或许是人类。这些混血儿中有一些又有了自己的后代,一代又一代,直到今天。即便是现在,已经过去了3万年之久,那隐藏的血统仍然清晰可辨:除了非洲人以外的所有人类,无论是新几内亚人还是法兰西人还是汉族人,都携带着1%~4%的尼安德特人DNA。
帕博最喜欢说的一个英语单词是“酷”。他告诉我,当他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尼安德特人已将他们的一部分基因赠予现代人类时,“我当时觉得这太酷了!这就意味着,他们并没有彻底灭绝,他们的一小部分仍旧活在我们身体里”。
莱比锡动物园与演化人类学研究所位于城市相反方向的两端,但是研究所在动物园里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实验大楼,并在猿类展馆中有专门设计用于进行测试的设施,称为“黑猩猩世界”。由于和我们非常近的近亲物种全都没有存活下来(除了还活在我们身体里的那一点以外),研究人员做实验的对象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取我们相对最近的近亲,也就是黑猩猩和倭黑猩猩,或是更远一点的近亲,大猩猩和猩猩。(相同或类似的实验也常常在幼儿身上开展,以比较两者的结果。)有天早晨我去了那个动物园,希望能观摩一次进行中的实验。当天,一个BBC的摄制组也去了黑猩猩世界,想要拍摄一个关于动物智力的节目。当我到达猿类展馆的时候,发现那里到处都是运送拍摄装备的大箱子,上面写着“动物爱因斯坦”。
为了满足拍摄的需要,一位名叫赫克托·马林·曼里克(Héctor Marín Manrique)的研究人员重复了一系列他之前出于纯粹的科研目的来实施的实验。一只名叫多卡娜(Dokana)的雌性猩猩被领到其中一间测试室里。与大多数猩猩一样,她有着铜红色的皮毛和一副厌世的表情。在第一个实验中用到了红色的果汁和细长的塑料管子,多卡娜显示了自己能够区分可以使用的吸管和无法使用的吸管。在第二个实验中用到了更多的红色果汁和更多的塑料,她显示了自己理解吸管的意思,因为她从一段管子中取出了一段固体棒,然后用剩下的空管子去吸水喝。最后,在一个门萨[11]级别的实验中,多卡娜展示了猩猩科类人猿的足智多谋:她设法取出了曼里克放在一根塑料长圆管底部的花生。(圆管固定在墙上,无法直接推倒。)多卡娜首先四肢着地走回了她喝水的地方,含了一口水在嘴里,又四肢着地走到了圆管旁边,把水吐进管子里。她重复了这一过程很多次,直到花生浮到了可以够到的位置。后来,我又观看了BBC摄制组安排一个五岁小孩来做这个实验,把花生换成了小小的塑料糖果盒。虽然有一个盛满水的罐子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摆在旁边,但所有孩子之中只有一个小女孩设法利用浮力达成了目标,而且也是在一系列驱策之下才做到的。(“水能帮上什么忙啊?”一个小男孩在最终放弃之前如此抱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