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与不信,不要同负一轭(第3/3页)
她捧在心口读,读着字,从字读出那张微笑的脸,从脸读到了美善的心。
不久,他又捎来一封厚信。这样密集有点不寻常,似乎前一封信有隐而未言的事情,不得不再追一封说明白。她之前巧遇群而引起的猜疑之心尚未消融,又被漂洋而来的水仙花意象、海面月光与发亮的晨星弄得情思萦纡。忽而与他心心相印得如痴如醉,几乎像联笔为文写诗一般,忽而又跌入活生生的现实,自觉百无一用,不能成就。此时收到这信竟有说不出的期待,希望他能将她心中的乌云都吹开,明明白白地救她一命。
信上,他引《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移山,却没有爱,我就不算什么。
……
他用理性论述的语气阐释这章经文的意义,强调基督徒的生命就是追求“爱”的生命,进而导引到个人情感范围,擘析宗教与婚姻的关系:
若夫妻没有共同信仰,将无法携手经营婚姻,不能身体力行“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无从实践“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回顾数年来的信仰心路,也曾徘徊犹疑,但主从未放弃我,反而以不可思议的大能拯救我,拿掉我肩头的担子、头上的乌云,使我在患难中得到依靠。作为一个基督徒,我活在主里面,福杯满溢。也希望将来携手共度婚姻的人,是同信同行的佳偶。我向往属灵的婚姻,祈祷能够寻得共负一轭的伴侣。然而,信与不信者是不能共同成就家庭的,我曾告诉你我无法接受家中一个敲木鱼一个祷告,现在仍然如此。不同信仰,是分道扬镳的马车,怎能同行?
《哥林多后书》第六章十四节说:“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与不义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希望你谅解也请你明白,这是我心里最大的困难……
他的信读起来不是热烈邀请,而是冷冷地拒绝,一拳挥来,把她推到门外。每一个字都是发烫的砾石丢中她的眼,以致觉得刺痛,痛得几乎要尖叫。
这是他写的吗?是他的笔迹,确实出自他手。
她想:原来在你心中,我与你是“分道扬镳的马车”、“原不相配”,我是“不义”,我是阻碍你前进的“黑暗”,我是你心里“最大的困难”。
你视我为“魔”吗?
不义、黑暗,你在定我的罪吗?我何罪之有?就算有罪,你那里有拯救的解方,我也不要,宁愿去地狱边缘找,我以后怎样糟蹋自己都跟你无关。
有生以来第一把怒火烧起来,她把信撕成两半,又从抽屉拿出撰写中的第二本秘笈《短暂雨》,也拦腰撕了,原要丢入垃圾筒,却在半秒间迟疑,一起装入纸袋掷进衣橱底层抽屉。
她怒气未消,坐下来,撕下一张信纸。
这人辜负我。这信要回,这信非回不可。
拿起笔,既不称呼也不署名,只写十个字,她知道,这十字,会重伤他。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