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第2/2页)
生命不能没有风雨,风雨来时又如何?
不要阻止风,应将此身化为风; 不要制止雨,应将此身化为雨。
日本密教祖师空海大师如是说。他告诉那些苦难的人说,不要担心风雨来袭,重要的是把心中的阳光唤起。他更悲切地说:“没有此世岂有彼世,逃避今生何有来生?”是的,此世今生就是不可逃避的,风风雨雨也是不可避免的。曾经有一位陶艺家,把他父亲的骨灰磨碎合着瓷土,烧成一个美丽的白花瓷瓶,认为那是纪念父亲最好最纯净的方式。因为父亲生前最期待他成为杰出的陶艺家,他做到了,父亲骨灰做成的花瓶,象征着今生的面对与不朽的期待。
这位陶艺家在记者访问他时,说:“我希望捏一个最美丽的陶罐,来装自己的骨灰!”
多么美而动人的回答,只有看清人世的人才说得出来,这使我想起憨山禅师的山居诗:“生理元无住,流光不可攀;谁将新岁月,换取旧容欢?”在岁月之流里,没有什么是可以攀附的,愈早看清这种真实,愈能诚挚地面对自己的今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陶罐来装自己的骨灰,何不及早捏一个最美丽的陶罐呢?
投生到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事事如意,唯有悲智双运的人能以如意的态度来面对世界,事事如意或者可以看成是插花里的“生花”,永远抱持希望;或者可以说是“受苦真好”,背后有着广大的悲愿。
我喜欢一首流行歌曲中的一句“也许没有也许”,译成佛经就是“法尔如是”,生命的欢喜忧患,如意或不如意,如是观如是行,不只是“也许没有也许”,根本不需要去分辨那个也许。
这一册《如意菩提》所要表达的正是如此,只要我们唤起心中的阳光,就能在在处处都有法味。平安处有禅悦,动乱里何尝没有法喜呢?用如意的、光明的、广大的心来对应生活,活着一日就尽一日的本分,无怨无悔,对心对境,不为俗情遮埋,如是而已。
写《如意菩提》时,我的生活正面临极大的动荡,感谢妻子小銮,为了护持我写作“菩提系列”,她承担了许多病苦,因此“菩提系列”如果有什么功德,我愿全数回向给她。
感谢我的老师廖慧娟,“受苦真好”就是她的教化,但愿我所做的一切光明都全数回向给她和她的家人。
感谢“法如”的同修慈悲护持,但愿我所行的一切光明全数回向给他们。
但愿我所行的一切光明全数回向给我的母亲林潘秀英和先父林后发。
但愿我所行的一切光明全数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
《华严经》说:“譬如暗中宝,无灯不可见,佛法无人说,虽慧莫能了。”让我们在这苦难的人世中互相点灯,来看黑暗中的至宝吧!
最后,让我们随着普贤菩萨来发愿:
十方所有诸众生 愿离忧患常安乐 获得甚深正法利 来除烦恼尽无余
林清玄
一九八八年元月二日于台北永吉路客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