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梨祸枣涂注乙(第2/2页)

这算是节约纸张的环保措施吗?

说到图书的装帧,有记载说,宋版书有一种蝴蝶装,就是将印好的书页从中对折,再把它们粘到书脊上。书一打开,仿佛无数蝴蝶的翅膀。

注意,有考证这种蝴蝶装是不用线订的,类似于今天的胶订,却更加简洁。这样的书页容易脱落吗?不会。明朝看到的宋版书,蝴蝶装历经数百年不脱落。原因就在于它使用的胶,是用楮树汁、飞面、白芨末调和而成的,黏合性很强。后人还有人讲到装订有“旋风页”,清代学者俞樾认为,旋风页也许就是蝴蝶装。

说到书商,古代比较有名的一位书商,是南宋时期钱塘人陈思。很多书中都提到他。他做了一套二十卷的《宝刻丛编》,讲金石文字的,收录了不少前人著作。其中欧阳修的《集古录》,原书缺少收录金石作品的时间顺序,再比如李清照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时间倒是很详尽,缺少的是产地,等等。这位陈思在卖书的过程中顺便搞了个大博览,等汇集成丛编,以上种种缺陷都被他补充得差不多了。做书商做成了学问家,俞樾说,他也是一个“异人”。不过,也有人对他有不同看法。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戴表元就认为,原书有存疑,出版商为了通顺,按照自己的猜测率意而改,属于“书之一厄”。

最后说说出版界的终端——书店。在古代,书店不叫书店,有自己的名字——文字铺,或者文籍铺。《梦粱录》里就提到杭州有尹家文字铺、张官人诸史子文籍铺。也许那时候卖书的,都是小书店、街边摊。到了明清时代,才有了书坊一说,规模比较大了。现在卖书的地方,叫书店,甚至叫书城,有的规模超大,就是读书的人不多。2011年,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每年人均读书4.35本。而以色列60本,日本40本,法国20本……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图书行业出现得那么早,斯文败落,数据真有点说不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