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全集:第四卷(第9/27页)

老李回家来不到几天,东阳县的知事就派人来把他请进城去。这是老李第一次见官,他还是秃着头,穿着他的大布褂子,也不加马褂,老李一辈子从没有做过马褂,就有一件黑羽纱的校服,领口和两肘已经烂破了,所以他索性不穿。县知事倒是很客气,把他自己的大轿打了来接他,老李想不坐,可是也没有话推托,只得很不自在的钻进了轿门,三名壮健的轿夫,不到一个钟头就把老李抬进了知事的内宅。“官?”老李一路在想,“官也不定全是坏的。官有时候也有用,像现在这样世界,盗贼,奸淫,没有廉耻的世界,只要做官的人不贪不枉,做个好榜样也就好得多不是。曾文正的《原才》里讲得顶透辟。但是循吏还不如酷吏,循吏只会享太平,现在时代就要酷吏,像汉朝那几个铁心辣手的酷吏,才对劲儿。看,那边不又是打架,那可怜的老头儿,头皮也让扎破了。这儿又是一群人围着赌钱。青天白日,当街赌钱。坏人只配恶对付。杀头,绞,凌迟,都不应该废的,像我们这样民风强悍的地方,更不能废,一废坏人更没有忌惮。更没有天地了。真要有酷吏才好。今天县知事请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信上说有要事面商,他怎么会知道我……”

下午老李还是坐了知事大老爷的轿子回乡。他初次见官的成绩很不坏,想不到他倒那样的开通,那样的直爽,那样的想认真办事。他要我帮忙——办开民高小?我做校长?他说话倒真是诚恳。孟甫叔父怎么能办教育?他自己就没有受什么教育。还有他的品格!抽大烟,外遇,侵吞学费。哼,不要说公民资格,人格都没有,怎么配当校长?怎么配教育青年子弟?难A地方上看不起新开的学堂,应该赶走,应该赶跑。可是我来接他的?我干不干?我不是预定考大学预科将来专修算学的吗?要是留在地方上办事,知事说的为“桑梓帮忙,”我的学问也就完事了。我妈倒是最愿意我留在乡里,也不怪她,她上了年纪,又没有女儿,常受邻房的呕气,气得肝胃脾肺肾轮流的作怪,我要是一出远门,她不是更没有主意,早晚要有什么病痛,叫她靠谁去?知事也这么说,这话倒是情真。况且到北京去念书,要几千里路的路费,大学不比中学,北京不是杭州,用费一定大得多,我哪儿有钱使——就算考取了也还是难,索性不去也吧。可是做校长?校长得兼教修身每星期训词——这都不相干,做一校之长,顶要紧就是品格,校长的品格,就是学堂的品格。我主张三育并重,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尤其要紧,管理要从严,常言说的棒头上出孝子,好学生也不是天生的,认真来做一点社会事业也好,教育是万事的根本,知事说的不错。我们金华这样的赌风、淫风、械斗、抢劫,都为的群众不明白事理,没有相当的教育,教育,小学教育,尤其是根本,我不来办难道还是让孟甫叔父一般糊涂虫去假公济私不成,知事说的当仁不让……

“娘的话果然不错,”老李又在想心思,一天下午他在学校操场的后背林子里独自散步,“娘的话果然不错,”世道人心真是万分的险。娘说孟甫叔父混号叫做笑面老虎,不是好惹的,果然有他的把戏。整天的吃毒药,整天的想打人家的主意。真可笑,他把教育事业当作饭碗,知事把他撤了换我,他只当是我成心抢了他的饭碗——我不去问他要前任的清账,已经是他的便宜,他倒反而唆使猛三那大傻子来跟我捣乱。怎么,那份祭产不归念书的,倒归当兵的。一个连长就会比中学校的卒业生体面,真是笑话。幸亏知事明白,没有听信他们的胡说,还是把这份收入判给我。我到也不在乎这三四十担粗米,碰到年成坏,也许谷子都收不到,就是我妈到不肯放手,她话也不错,既是我们的名分,为什么要让人强抢去。孟甫叔父的说话真凶,真是笑里藏刀,句句话有尖刺儿的,他背后一定咒我,一定狠劲的毁谤我。猛三那大傻子,才上他的臭当,隔着省份奔回来替我争这份祭产,他准是一个大草包,他那样子一看就是个强盗,他是在广东当连长的,杀人放火本来是A正当的职业,怪不得他开口就想骂,动手就想打,我是不来和他一般见识,把一百多的小学生管好已够我的忙,谁还有闲工夫吵架?可是猛三他那傻,想了真叫人要笑,跑了几千里地,祭产没有争着,自己倒赔了路费,听说他昨天又动身回广东去了。他自己家庭的肮脏,他倒满不知道,街坊谁不在他的背后笑呵——真是可怜,蠢奴才,他就配当兵杀人!那位孟甫老先生还是吃他的乌烟,我到不知道他还有什么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