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柳暗花明(第8/9页)
高建国不会开车,只好骑车搭着李佳欣找到有电话的地方通知她家人,又等了好一阵,李佳欣家的一个阿叔开车过来把她接走了。高建国这才自己骑车回去,回到宝灵街饺子馆已经是黄昏时分。
母亲一眼就看见了他,赶紧上前问道:“建国,你去哪儿了?一身新衣服怎么这样了?”
高建国这才想起自己身上的衣服半干半湿,看起来污迹点点,龌龊不堪,连忙答道:“没事儿,路上溅的,我进去换件衣服。”
“对了,你看见阿雄了吗?”母亲又问道。
“阿雄?我之前正想找他呢,他不在吗?”高建国这才想起阿雄今天的异常表现。
岳芳英有些不高兴地自言自语道:“这个阿雄怎么回事,刚刚让他当上大堂经理,还没上到半天班就不见了,怎么这么不负责。”
晚上9点,饺子馆打烊了。海叔让其他员工先下了班,只留下了岳芳英和高建国,三人围坐在大堂里的一张饭桌上。
海叔拿出两本合同放在桌上,热情地说道:“阿英,按你的意思,你出资的股份分成两份,一份是你的,另一份给建国。”
高建国对这个安排十分意外,吃惊道:“妈,海叔,这个餐厅我没有出一分钱,怎么能拿股份呢?”
岳芳英将其中一份合同放到儿子面前,语重心长地说道:“这笔钱是经营饺子摊的收入,饺子摊是根据你的想法办起来的,当然有你的一份。”
“不行不行,这些股份我不能要,这对海叔太不公平了。”高建国连声拒绝。
海叔笑着说:“国仔,你占股份,我没有意见。倒是另一件事,我现在要正式提出来,阿雄这个大堂经理是你向我推荐的,可从开业到现在,一连几天都不见踪影,是不是有些不合适啊?”
“如果阿雄再不来上班,我们要考虑换一个大堂经理了。”母亲也在一旁开口道。
第二天大清早,高建国就去阿雄住的地方找他,没想到邻居说阿雄已经搬走了,而且是昨晚上连夜搬走的。高建国猜测阿雄又遇上了什么麻烦,不愿意拖累自己所以才不辞而别,但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联系到他,只得作罢。
搬到油麻地之后,高建国上学近了很多,店里的伙计多了,他也不再需要每天都在店里帮忙了,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图书馆和校园内。这天下午高建国没有去图书馆,而是受邀到了钱教授家中。
钱教授最近都在尝试工夫茶,所以特定让高建国上门品茶。钱红一的家面积不大,但胜在采光良好,室内虽然没有开灯,却显得十分明亮。她专门在自家的书房内辟出一小片空间作为茶室,使用的都是传统的中式家具。
两人分主次坐在一张小几前,上面放了一只小陶壶、三只茶杯,茶杯的口径只有银元大小,如同小酒杯。钱教授用竹筒小心地往小陶壶里装入乌龙茶叶,又加入清水,然后放在小酒精炉上小火煨煮,一边介绍道:“广东潮汕地区盛行工夫茶,我早年在大陆的时候喝过几次。饮工夫茶以三人为宜,但是我们今天一切从简,多放只杯子,对影成三人吧。不只是茶,茶器也很考究,要用宜兴产的小陶壶和白瓷上釉茶杯。”说着将三只茶杯摆成了品字形。
钱教授隔着手帕端起茶壶,在瓷杯上面作圆周运动,依次斟满每一个小杯,嘴里介绍道:“这是‘关公巡城’。”钱教授斟满茶,第一杯倒掉,然后又重复了一遍先前的动作,才做了个请的姿势:“建国,请吧!”
高建国捧起茶杯正要靠近嘴边,却被钱教授伸手拦住,她微笑着道:“别着急,高建国,工夫茶先要闻气味的。”说着自己端起一杯茶,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好像要把茶的浓香留存在鼻内一般。
高建国也是有样学样地照着做,只是有些不习惯,动作略显别扭。他有些害羞地说:“不好意思,我很少喝茶,所以不太懂这些规矩。我爸爸倒是喜欢喝茶,我以前不太在意这些东西,现在想起来很惭愧,只有在失去了以后才懂得它的珍贵。”
“是啊,人生中很多人和事都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钱教授感慨地说。
钱教授又给高建国倒了一杯茶,笑着说道:“前几天英国大选结束了,保守党获胜,柴契尔夫人[1]将出任英国首相了。她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我们系里好多女同学都对她崇拜得不得了!”
高建国有些严肃地说道:“我从报纸上看了,这位女首相是个右翼人士,十分仇视无产者和共产主义。她这一上台,肯定会让那些不看好香港回归前景的资本家重新抬头,一个个地又粉墨登场出来唱反调。”
被俄国人称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于1979年5月3日当选英国首相。许多不愿意香港回归的富商认为,撒切尔夫人治下的英国肯定不会向中国政府妥协,香港仍然会由英国管制,这样便不用移民了。倒是港大的不少学生团体在校园内举起了“反对不平等条约”的横幅标语,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