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告别得迟一点

/苑子文

这一篇后记,断断续续一直写了半个月,比正稿还要难产。之所以写得如此慢,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特殊或艰难,大概是因为不擅长,更多的,还有舍不得。有很多内心情绪想向你表达,但是不擅长;有很多话还想慢慢说给你听,所以舍不得。

敲下这些文字时已经是冬天的尾巴了,别的地方已换新季,可是北方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老实说,我是讨厌冬天的。因为这个季节有吹得人寸步难行的北风,会穿得臃肿得像只熊,有随时潜伏在身边的静电,还有一片死气沉沉的枯景。今年冬天一如往年漫长,寒潮来了一轮又一轮,雪在屋顶上迟迟不化,好不容易气温回暖,没过几天又是大风降温。

就像这迟迟不愿告别的冬天一样,这本书越往后写越舍不得完结。真正完成这篇后记,是在一个北京见面会活动结束后,我认出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又努力记住其他新面孔,突然感慨:

从2012年末到2016年,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的人生真的在悄悄发生着从未意料的变化。

最初的时候,上了一些节目,写了一点儿东西,有了一些喜欢自己的人。当时觉得自己有粉丝,内心满是骄傲,逢人提起都会得意一笑。后来是谨慎,每天刷新粉丝数量的变化,看着粉丝数下降的时候,还会很难过地反问自己为什么?再后来粉丝稍多些了,开始喜欢分享,从日常吃喝到第一个女朋友,从烦恼忧虑到互相鼓励。在这种相处模式下,我会产生一种习惯,那就是睁开眼第一件事,要看一眼留言,睡觉前喜欢说声“晚安”。慢慢地我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粉丝?而我要和粉丝产生一种什么样的关联?

当我意识到要好好思考这段关系的时候,已经开始出版第一本书了。随着签售见面会的进行,我发现了你们与我某种难以说清道明的感情联结,见面时欢喜兴奋,见面后失落难过。每次主持人问我想和支持我的粉丝说点儿什么,我都会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但时间过得太快,短暂的陪伴后我们还是要离开,回归各自的生活。

你看,告白和告别读音那么像,差得却很远呢。一个能让你高兴一整天,一个能让你失落一个月。

所以,我一直是那个害怕告别的男孩儿,就像雷蒙德·钱德勒说的那样,每次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

我害怕告别,每写完一篇文章,就意味着离完成又近了一步,而当全书创作结束后,再想说点儿什么,就只能等下一次了。

我害怕告别,每次见面会结束后,我都会坐在车里朝送我们的人使劲儿挥手。尽管我知道你们看不到车里的我,但我依然使劲儿挥着,因为我和你们一样害怕,这一次见面如果不用力告别,下一次就不知道要什么时候了。

我害怕告别,小时候成绩不如弟弟,话少的我也不如他招老师、同学喜欢,就连课外兴趣班都学得一塌糊涂。我总觉得自己是个多余的麻烦,所以遇到每一个喜欢我的人,我的第一反应都是How come?然后会加倍珍惜每一份来到我身边的感情。也正因如此,当我看到微博上有人说不再关注我们了,或者听到有人不再喜欢我们了,我都会有一种巨大的被失落裹挟着的无力感。我知道,这意味着曾经一起经历的都成为陌路,一晃就过去了。

但是有时候又不得不告别,我们始终都只能陪彼此走一段路,当我们发出的频率不同时,我们就要说再见了。虽然会痛苦,会不舍,我还是想对这些人说声谢谢。因为我本身是一个平凡无奇的人,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艺,没有值得骄傲的外表,更不敢说有什么让人一直支持下去的理由。有时候很急躁,也会意气用事,还没有完全想清楚未来该怎么走。就是这样一个我,一个曾经说出名字就像水滴落在大海中一样的我,却被你们记住,被你们关怀,每当想到这里,就觉得自己又幸运又惭愧。所以,无论你是关注我,还是关注过我,我都想由衷地说声谢谢。

最近经历了许多事情,临近毕业,有些未完成,有些待完成,有过低谷,但都慢慢走了过来。即使讨厌告别,也不得不跟很多人说再见。所以我都写了下来,把我看到过的人和事,那些人经历过的痛哭和欢笑的瞬间,把我爱过的人和走过的路,热烈的拥抱和轻声的安慰,都一一记录下来。我希望它能让你看到曾经的自己,然后抱一抱现在的你。

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希望我的文字是轻松的、细碎的、美好的分享,在整日疲惫之后,给彼此几分钟的时间,让世界静下来,听陌生人说说话。而后你还是你,我也依然是我,我们都在各自的轨迹里,做着本应做的事,不同的是,我们变得更温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