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主的死(第8/14页)

王香火看看不远处的日本兵,对张七说:

“他们要我带路去松篁。”

老人伸手擦了擦眼睛,王香火又说:

“张七,我好些日子没拉屎了,你替我解去裤带吧。”

老人立刻走上两步,将王香火的棉衫撩起来,又解了裤带,把他的裤子脱到大腿下面,然后说声:

“好了。”

王香火便擦着土墙蹲了下去,老人欣喜地对他说:

“少爷,从前我一直这么侍候你,没想到我还能再侍候你一次。”

说着,老人呜呜地哭了起来。王香火双眼紧闭,哼哼哈哈喊了一阵,才睁开眼睛对老人说:

“好啦。”

接着他翘起了屁股,老人立刻从地上捡了块碎瓦片,将滞留在屁眼上的屎仔细刮去。又替他穿好了裤子。

王香火直起腰,看到有两个女人被拖到了日本兵指挥官面前,有好几个日本兵围了上去。王香火对老人说:

“我不带他们去松篁,我把他们引到孤山去。张七,你去告诉沿途的人,等我过去后,就把桥拆掉。”

老人点点头,说:

“知道了,少爷。”

翻译官在那里大声叫骂他,王香火看了看张七,就走了过去。张七在后面说:

“少爷,回家后可要替张七向老爷请安。”

王香火听后苦笑一下,心想我是见不着爹了。他回头向张七点点头,又说:

“别忘了拆桥的事。”

张七向他弯弯腰,回答道:

“记住了,少爷。”

日本兵过去后一天,孙喜来到了竹林。这一天阳光明媚,风力也明显减小了,一些人聚在一家杂货小店前,或站或坐地晒着太阳聊天。小店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男子,站在柜台内。街道对面躺着一个死去的男人,衣衫褴褛,看上去上了年纪了。小店老板说:

“日本人来之前他就死了。”

另一个人同意他的说法,应声道:

“是啊,我亲眼看到一个日本兵走过去踢踢他,他动都没动。”

孙喜走到了他们中间,挨个地看了看,也在墙旁蹲了下去。小店老板向那广阔的湖水指了指说道:

“干这一行的,年轻时都很阔气。”

他又指了指对面死去的老人,继续说:

“他年轻时每天都到这里来买酒,那时我爹还活着,他从口袋里随便一摸,就抓出一大把铜钱,‘啪’地拍在柜台上,那气派——”

孙喜看到湖面上有一叶小船,船上有三个人,船后一人摇船,船前一人用一根长长的竹竿探测湖底。冬天一到,鱼都躲到湖底深潭里去了。那握竹竿的显然探测到了一个深潭,便指示船后一人停稳了。中间那赤膊的男子就站起来,仰脸喝了几口白酒后,纵身跃入水中。有一人说道:

“眼下这季节,鱼价都快赶上人参了。”

“兄弟,”老板看看他说,“这可是损命的钱,不好挣。”

又有人附和:“年轻有力气还行,年纪一大就不行啦。”

在一旁给小店老板娘剪头发的剃头师傅这时也开口了,他说:

“年轻也不一定行,常有潜水到了深潭里就出不来的事。潭越深,里面的蚌也越大。常常是还没摸着鱼,手先伸进了张开的蚌壳,蚌壳一合拢夹住手,人就出不来了。”

小店老板频频点头。众人都往湖面上看,看看那个冬天里的捕鱼人是否也会被蚌夹住。那条小船在水上微微摇晃,船头那人握着竹竿似乎在朝这里张望,竹竿的大部分都浸在水中。另一人不停地摆动双桨,将船固定在原处。那捕鱼人终于跃出了水面,他将手中的鱼摔进了船舱,白色的鱼肚在阳光里闪耀了几下,然后他撑着船舷爬了上去。

众人逐个地回过头来,继续看着对面死去的捕鱼人。老人躺在一堵墙下面,脸朝上,身体歪曲着,一条右腿撑得很开,看上去裤裆那地方很开阔。死者身上只有一套单衣,千疮百孔的样子。

“肯定是冻死的。”有人说。

剃头的男人给小店老板娘洗过头以后,将一盆水泼了出去。他说:

“干什么都要有手艺,种庄稼要手艺,剃头要手艺,手艺就是饭碗。有手艺,人老了也有饭碗。”

他从胸前口袋里取出一把梳子,麻利地给那位女顾客梳头,另一只手在头发末梢不停地挤捏着,将水珠甩到一旁。两只手配合得恰到好处。其间还用梳子迅速地指指死者。

“他吃的亏就是没有手艺。”

小店老板微微不悦,他抬了抬下巴,慢条斯理地说:

“这也不一定,没手艺的人更能挣钱,开工厂,当老板,做大官,都能挣钱。”

剃头的男人将木梳放回胸前的口袋,换出了一把掏耳朵的银制小长勺。他说:

“当老板,也要有手艺,比如先生你,什么时候进什么货,进多少,就是手艺,行情也是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