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寻明鬼,穴居毒狼蛛(第5/7页)

李世民连忙抓住老者的手臂。“粮草之事实属军中机密,不得已而谎称半月!”李世民沉吟片刻说道,“也罢,军中之粮现只够两日使用,这绝无欺骗!”

老者听完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既然如此,陛下需几日将那三十万担粮食运抵于此?”

“当然是越快越好!”李世民扶着老者坐在椅子上说道。

“好,陛下今晚命军士将粮仓立在据此向南两里之外之处,四周架起火把,明日必然会有三十万担粮食出现在粮仓之中!”老者笑着捋了捋胡子,“不过陛下要答应我两件事!”

“如果真有三十万担粮食,别说是两件事,便是千件万件朕也答应你!”李世民对于翌日现粮之事终究有些怀疑。

“第一件便是陛下命所有军士今晚不论听到粮仓出现什么声音都不要惊慌,更不可近观。第二件便是不可将此事说与外人!”老者这两个要求并不过分,于是李世民听完便照着老者所说,当天下午命人在南面两里之外建了一座足以盛下三十万担粮食的粮仓,四周全部点上火把。

当天下午老者便告别离去,李世民一直对于老者的话心存怀疑,这世上能做到此种地步的除神仙之外再无常人了。他想着在营帐中一直等到子夜,却并未发现有任何动静,如若有人运粮那三十万担粮食必定是车马喧哗,而此时耳边只有呼呼风声。他心中焦虑,想派人前去查看,转念又想既已经答应老者不去探查,如若去了岂不食言?于是便一直在营帐中左右踌躇。

子夜刚过,忽然外面阴风骤起,外面旗帜飞扬,一个士兵忽然匆匆从门外跑来跪倒在地说道:“启禀陛下,南面的粮仓之处传来震天的唧喳之声,唯恐是突厥偷袭来了!”

李世民心想必定是那老者的运粮之术,于是当即下令所有人严阵以待,不可迈出寨门半步,违者立斩不赦。这道严旨立刻在军营之中传播开来。李世民走到营帐外面,只听那唧喳声果然是从南面粮仓传来的,这声音一直到东方放出亮光才结束。李世民立刻亲率军马赶至前方的粮仓,远远地只见粮仓前面的草地早已被踩踏得如同一条通衢大道一般,道路上满是细小的脚印。他来不及细观直奔那粮仓而去,只见粮仓之中已经盛满了粮食,足足有三十多万担。他不禁仰天长叹道:“真乃神人也!”

正在此时一个士兵匆匆而至,他气喘吁吁地跪倒在李世民面前道:“陛下,刚刚得到线报,昨夜有数十万只老鼠忽然从京城向此处狂奔而来,今晨在官道和草丛之中发现很多老鼠的尸体。”说着那个士兵将一个已死去的老鼠捧在手心,李世民见那老鼠虽已死去,但是老鼠的口却被撑得比身子还要大,他命人将老鼠的嘴撬开,不禁一惊,满满一嘴的粮食从老鼠的口中掉出来。

他一面命人将粮草运入寨中,一面带着人马向官道而来,只见一路上死去的老鼠尸体有上千只,道路两旁的草丛早已被成群的老鼠踩踏得四处倒伏。当他大败突厥之后便四处寻找那老者,只是那老者早已然不知所终。他只记得此人是一个驱虫师,并且也遵循之前承诺不将此事昭告天下,只是在临终之前将此事密告于李治。

“真有此事吗?”潘俊完全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虽然他自认博古通今,但今日爱新觉罗·庚年所说之事却让他一时之间变成了井底之蛙。

“是啊。”爱新觉罗·庚年讲完喝了一口水说道,“潘爷,这些东西即便是在皇室之家也属秘中之秘,更何况是你们了!”

“简直不敢相信!”潘俊摇着头说道。

“呵呵,那么接下来这件事就让更你觉得难以置信了!”爱新觉罗·庚年说道,“历史上有一位载入史册的驱虫师,只是从未有人提过他驱虫师的身份!”

“谁?”潘俊不禁问道。

“淮阴侯韩信!”爱新觉罗·庚年肯定地说道,“韩信是驱虫师的后人,也是当时驱虫师秘密唯一的继承人。他曾忍受胯下之辱,起初身为楚国人的韩信曾一度投靠西楚霸王项羽,只是韩信备受排挤,无人重用,最终韩信弃项羽而投奔刘邦。”

“项羽入咸阳之后便将刘邦赶至汉中盆地,这汉中之地欲往中原却被秦岭所阻,而项羽又将旧时秦地封给章邯、司马欣、董翳(意)为雍王、塞王、翟王来钳制刘邦,因此刘邦虽有往北之心却苦于无能为力。正是此时韩信向刘邦献出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

“其实当时出汉中入中原之路有四条,第一条:子午道(时称蚀中道),也就是汉王进入汉中时走的道,此路便是那明修栈道之处。第二条:褒斜道,也就是当年秦惠文王取蜀之道,此路距离中原较近,也是通秦岭两麓的要道。第三条,祁山道,此道是由汉中西至甘肃略阳后,折向西北,经下辩、西县,北入甘肃天水的陇西地区,再越过陇山东下关中。三国时诸葛亮数次北伐于魏,用兵祁山,走的就是此路。第四条,傥骆道,始通于三国,是穿越秦岭、连通关中与汉中最近捷的古道路。唐代德宗、僖宗避兵火,均经由此路至汉中,但此路却‘屈曲八十里,九十四盘’,非常险仄。而最后韩信走的却是当时根本不存在的一条陈仓小路。但纵观史书世人只知韩信暗度陈仓,只知诸葛孔明二出岐山之时便走的是此路,但却无人知晓韩信如何得知此路的。”爱新觉罗·庚年说到这里微微地笑了笑说道,“其实在韩信暗度陈仓之前,那陈仓小路根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