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2/3页)

宗教并不是丹斯自己的生活中心。她、韦斯和麦琪会一起庆祝复活节和圣诞节,但这种信仰的主要象征却是一只兔子和一位穿着红色套装的快乐老汉。她把自己的伦理规则告诉孩子们——那就是大多数教派都普遍适用的可靠而毋庸置疑的规矩。不过,从事执法工作那么久,她知道宗教在犯罪行为中通常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蓄意的恐怖活动中,还包括普通的犯罪行为。她和迈克尔·奥尼尔曾在马里那附近小镇上的一个狭小车库里,花了将近10个小时来审讯一名原教旨主义牧师,这人企图以耶稣的名义谋杀妻子和女儿,因为他家那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怀孕了。(尽管他们救出了他的家人,但丹斯不安地意识到,宗教精神上的正义有多么危险。)内格尔继续道:“佩尔的父亲退休后搬到了菲尼克斯,而且再婚了。他的第二任妻子于两年前去世,约瑟夫本人则于去年去世,死于心脏病。显然,佩尔从没跟他联系过。他父母都没有兄弟,因此他只有一位姑妈,住在贝克斯菲尔德。”

“就是那个患老年痴呆症的姑妈?”

“是的。还有,他有个兄弟。”

他并非像他所言是个独生子。

“是个兄长。几年前搬去伦敦了。他替一家美国进出口公司做销售。他不接受采访。我只知道他的姓名,理查德·佩尔。”

丹斯对凯洛格说:“我会派人去查他。”

“有表兄弟姐妹吗?”联邦探员问。

“他姑妈从没结过婚。”

他敲敲自己写的传记。“现在谈谈佩尔十八九岁时的情况。那时,他频繁地进出青少年拘留所——多数是因为盗窃、店内行窃和偷车。但他没有长期暴力犯罪的记录。令人惊讶的是,他的早期记录非常平淡。没有记录表明他曾有过街头争斗或暴力攻击行为,也没有迹象表明他曾经发过脾气。一位警官提到,佩尔似乎只在战术对自己有利时,才会伤害别人,而他既不喜欢——也不憎恨——暴力。它只是种工具。”作家抬起头。“依我看,这样更可怕。”

丹斯想到她早前的评价:只要对自己有利,佩尔就可以无情地杀人。

“呃,他没有吸毒史。很显然,佩尔从不吸毒。他现在滴酒不沾——或许以前也不曾喝过酒。”

“那他的教育背景呢?”

“这很有趣。他很聪明。高中时,他的成绩总是名列榜首。在自主学习课程中,他都拿‘A’,但每到课堂点名时,他都缺席。在监狱里,他自学法律,还在克罗伊顿案件审理中自己处理上诉事宜。”

她回想起审讯过程中,他曾对黑斯廷斯法学院作过评价。

“他一直把这案子上诉到加州最高法院——就在去年,他们才对他做出否定的裁决。这显然是个巨大的打击。他曾确信自己可以逃脱罪责。”

“他可能很聪明,但还没聪明到可以免受牢狱之灾的地步。”凯洛格用手敲了敲传记中的一段文字,其中记录了大约75次遭拘捕的经历。“这是警方的逮捕记录。”

“这只是冰山一角;佩尔总是让其他人来实施犯罪。他充当过大约几百桩案件的幕后指使,却让其他人被警察追踪。抢劫、入室行窃、入店偷窃、扒窃。这就是他的生存方式,让身边的人去干那些脏活。”

“奥立佛。”凯洛格说。

“什么?” 棒槌学堂·出 品

“查尔斯·狄更斯笔下的人物。《雾都孤儿》……你读过吗?”

丹斯说:“看过电影。”

“这是很好的类比。小说里的教唆犯费根,就是那个掌管着一帮扒手的家伙。佩尔就是这样的人。”

“‘求求你了,先生,我还想多要一点。’”凯洛格用伦敦腔模仿着。语气真难听。丹斯笑了笑,他则耸耸肩。

“佩尔离开贝克斯菲尔德后搬到了洛杉矶,后来又搬到旧金山。跟那边的一些人鬼混,又因一些事被拘捕,但都不太严重。之后一段时间都没什么值得一提的——直到他在北加利福尼亚发生的一起凶杀案的调查过程中被抓获。”

“凶杀案?”

“是的,发生在莱丁,死者是查尔斯·皮克林。

“皮克林是县里的工作人员。他被人捅死在小镇外的一处小山丘上,在他死前一小时,有人看见他和一个长得很像佩尔的人说过话。杀人手法惨不忍睹。他被捅了几十刀。现场血腥无比。但佩尔有不在场证明——他的一个女朋友发誓说,凶杀案发生时,她跟他在一起。而且,现场没有物证。当地警方以流浪罪关了他一星期,最终还是把他放了。这个案子就一直悬着。

“后来,他在锡赛德组成了一个‘家族’。又干了几年的盗窃和入店偷窃的勾当。还有一些袭击伤人行为。犯过一两起纵火案。佩尔被怀疑殴打过一名住在附近的骑车人,但那人没有起诉。在那之后过了一个月左右,就发生了克罗伊顿家的凶杀案。自那以后——当然,直到昨天——他一直被关在监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