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第2/3页)
然而奇怪的是,整份文件中只字未提社团由同性恋者所组织的事实,会员们的真实姓名也仅见单名或缩写字母。往后数十年间,整个社团都是如此小心翼翼。
也许这还不够怪。
约斯塔·瑞兰德教授是瑞典卫生署科学委员会成员。关于那些同性恋者,他曾写过下列分析:“最后,我们必须强调,同性恋者的行为构成一种症状,这种症状背后隐藏着许多高度异质性有机化,或由环境影响的异常身心状态。总结而论,同性恋者的临床症状呈现高度异质性,包括失志状态、机械性或具传染性的脑部伤害,以及长期性中毒状态。”
所有拉上的帘幕,所有的小心翼翼,所有公告上不能曝光的姓名——这一切都成了勇于尝试突破的先决条件。突破,是需要勇气的!
最后,激进派获胜,所有的帘幕与遮掩消失无踪。
当时的提米夜总会就有某种示范性橱窗的功能。
拉斯穆斯其实并不孤独。
除了他以外,许多少男少女都曾站在夜总会对面的人行道上,朝里面张望着,心中夹杂着敬畏、渴望与焦虑,狂跳的心几乎就要跃出胸口。(顺带一提,拉斯穆斯遇见的那位羞怯老头,就是20世纪80年代提米夜总会大名鼎鼎的常客:欧克伯父。他看来是如此慈祥,还参加过救世军与教会唱诗班。他可能貌不惊人,但经历可是相当精彩。)
每到周末,木匠街上的RFSL会馆总是人满为患,RFSL斯德哥尔摩分部的会员数也急速增加。
但总有人不敢尝试,不管是体面或不够体面的场所,他们就是不敢。这种人还是存在的。
这种人的选择,就只剩下公园和公厕了。
毛皮湾公园,亨姆勒花园,皇冠山公园,长岛区,泉水湾上的佛雷斯科提园区,市政厅公园。种类繁多,任君挑选。
本杰明背后就是有名的同志圆环。站在圆环旁边的男人们斜着眼观察四周情况。
侦察着,等候着,睨视着,静待时机,决定彼此的位置。
他们当中总有人需要活动活动,进厕所转个一圈,没多久又转出来,靠到圆环边重新开始等候。
本杰明坐在长凳上,强迫自己将果汁一口接一口喝下,假装在等火车。他甚至起身一两次,缓步走到大厅中央标示着所有火车班次的时刻表前,假装仔细地读着,找寻自己要搭的班次。
他甚至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针对谁耍这种心机的猜谜游戏。
旅客?其他碰巧经过或停留在火车站的人?
也许,他只想瞒过耶和华的法眼。
或者说……他想瞒过自己。
就这样拖了两个小时,最后他还是难忍尿意,勉强鼓起勇气,走进厕所。
本杰明只是个刚好需要小便的年轻人而已。
他也许,可能,应该只是要等火车。此刻,他旁边刚好就有公厕,这就一点都不奇怪了——他进去解决自己的生理需求,天经地义,再自然不过了。
他冒着汗的手推开那扇老旧的木门。
正前方就是隔间式厕所,右边就是小便斗。
除了小便斗,还有男人。
相貌丑陋、毫无吸引力的中年男人马上盯住他,恣意用眼神意淫着他,舔舐着他,仿佛一群停在蛋糕上的苍蝇。
心理学博士玛格丽特·琳德洪(Margareta Lindholm)与性别研究专家艾恩·尼尔森(Arne Nilsson),在一篇关于空间与身份的论文中写道:“男性与女性都必须处在社会大众所预期的场所,才能免于受到外界异样眼光的看待。总之,人们必须避免出现在有争议性的场所,以避免受到过度关注。对自己的同性恋倾向与生活保持缄默,其实是相当痛苦的事,这意味着无法自由地与志同道合者进行交流。但对年老的男性与女性而言,缄默与隐秘的生活方式能够同时提供行动自由与追求感情关系的空间。在这一层意义下,缄默并不尽然代表受到压迫。直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出‘出柜’一词,人们反而变得需要对缄默与低调、隐秘的生活方式提出说明。”
“同志俱乐部”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目的在于满足与他人亲密接触的身心需求。
大家都想见见面,跳跳舞,也许再亲亲嘴,不想受到大众谴责的目光注视,甚至处分。只是想在一瞬间,自由地活着而已。
总之,创立同志俱乐部的初衷,绝对不是纵欲主义或兽性交配,绝对不是这样的。
只不过是喝杯咖啡,或是小酌一杯,聊聊天,跳跳舞。
但最大的差别在于:大家是以同性恋者的身份喝杯咖啡,或是小酌一杯,聊聊天,跳跳舞。
可能带来生命危险,但又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每个人其实都想过正常生活,不管时间再怎么短暂。
同志俱乐部的问世,代表大家第一次真正以同性恋的身份亲临一个场所,体验一个空间。它象征了在受到他人注视时,仍能自由自在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