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溺水而亡(第4/5页)
刀姐笑道:“那完全可以放兜里,去哪儿带到哪儿,看到哪儿。”
卉岩:“这有点像小人书,不过我们没有图画,只有文字,阅读信息量更大,受众肯定也比小人书广。”
王牧寻在印刷上了解的比较多,他建议:“封面可以找人画彩图,用彩色印刷,成本不会高很多,但能提高档次,也会让这三毛钱更物有所值。”
林遇梵觉得这个建议可行。
阿晋:“这种市井小说我们可以找多一些作家来长期合作,三四万字很快就能写出来。有些作家长期困顿,写写市井小说,也能帮他们解决温饱问题。”
曾哥担心执行上的问题,他建议:“我们最好能拿出样本给他们参考,不然,我怕他们会写偏了。”
卉岩略微思索。道:“也不需要样本,我们把市井小说大概方向列出来,以及应该怎么写会更好看,更畅销,我们把要求都详细列出来,再找适合的作家一个个详谈,问题应该不大的。”
大家越说越来劲,都觉得这个方向有奔头有盈利的希望。
只要有盈利,他们的出版社才能长久。
聊完出版方向,定好调子,大家准备分工。
林遇梵微微撑了撑手:“先别着急分工,我们还有杂志的事没聊。”
王牧寻好奇:“之前我就想问,我们调查杂志做什么?”
林遇梵道:“因为我想做一本杂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是出版社,没有做杂志的经验。
但林遇梵和王牧寻有。
王牧寻有些惊喜:“我们要做小说杂志?”
林遇梵摇头:“单单小说可能影响力会没那么大。”
她在其他方面没什么大理想,但在这件事上,她是有追求的。
“我想做一本以趣味故事为主的杂志,杂志内容包罗万象,只要有趣,合法,什么都可以有。名字我也想好了,就叫《万象》。”
有点意思。
卉岩来兴趣了,“我们邀请作家来写?”
林遇梵:“我们可以自己写,但主要还是邀请作家来写。我们不是有很多的作家资源吗?有些作家可以写市井小说,有些作家不想纡尊降贵,不愿意写,那可以邀请他们给《万象》投稿。只要第一期顺利出版,后面就都好办了。用寻光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万象》,再以《万象》为据点,吸引各种优秀的作家,让这些优秀作家相信和选择寻光出版他们以后的作品……”
如此慢慢将寻光发展壮大。
陈主任点头:“这个杂志有得做。但可能要花不少钱。”
林遇梵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用市井小说赚钱,把《万象》慢慢滋养起来。”
跟着一个有目标,有理想,还有钱的老板,真好。
大家都说可行!
阿晋问:“《万象》是半月刊,还是一月刊?”
林遇梵:“初步计划是半月刊。一个月两期。想要做起来,我们的人手肯定不够。谁愿意负责《万象》的筹备工作?”
很明显,负责市井小说虽然跟理想有点距离,但拿到手的工资应该会比较高。
编辑部的人心里向往《万象》,但现实生活压着,又不得不选择三毫纸小说。
见大家不说话,王牧寻自告奋勇:“我可以给《万象》撰稿,杂志的其他事,我也可以负责。”
难得王牧寻愿意承担责任,林遇梵笑道:“好呀。那《万象》暂定王牧寻主导,三毫纸小说卉岩主导。接下来要招聘多少人,你们先列个清单出来。”
陈主任清楚出版社并没有多少钱,他比林遇梵要节约:“现在四个编辑都先用着,两边再各招聘一人,再多压力就大了。”
阿棠开玩笑道:“老板都没说压力大,主任,你的压力也可以不用那么大。”
其他人也跟着笑。
就算出版社暂时不赚钱,大家也都不会太担心,毕竟赵太太不可能没钱。
林遇梵目前有二十多万在手,确实也没有太大压力,目前来说,这些人她养得起,不过要长远计划,陈主任是对的。
她道:“你们听陈主任的。”
坐林遇梵旁边的贺晓晴,快速做着会议纪要,她发现表姐在出版社和在家完全不一样。
表姐在出版社,简直是熠熠生辉,很有老板的派头。
她是越看越钦佩。
开完会,进行简单的分工,刀姐出去给大家买了下午茶。
老板请客,皆大欢喜。
*
清晨的港口,雾气渐渐消散。
季书同独自一人拿着行李箱跟随着人潮下了轮船,他太太留在了海城,没跟着他来。
他要先去驻港办事处找高主任。
季书同本来要在海城找相关人士反映情况的,但时局变化太大,海城的官员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又换了一拨,他都不知道谁是敌人,谁是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