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别来无恙(第2/2页)

越青君抬了抬眼,“是。”

礼部尚书再问:“再问越王,您进城后,可有伤百姓?”

越青君收刀归鞘,语气随意,“无。”

礼部尚书对着越青君行一大礼,“杀逆贼,除奸佞,救臣子于水火,扶社稷于危难,于百姓秋毫无犯,明君也。”

“先帝已死,卫氏后继无人,为天下计,为万民计,请越王临危受命,登基为帝!”

其他人也随之跪拜,“恭请越王登基!”

一同下跪的,还有越青君带来的那些人,从为首将领,到普通士兵,皆在此时臣服于此,请越青君登基。

唯一的例外……

越青君转头,看向此时最为鹤立鸡群,也是唯一未跪拜越青君之人。

宁悬明原不想看越青君,没什么原因,纯粹只是不想。

一年之前,他们在南地相识,短短数月,便相交为友。

或许也不算友。

但至少,那时他们也曾彻夜长谈,临别相送,心有默契。

何曾想如今再见,却隔着一个卫无瑕,隔着生死之仇。

他纵然不恨越青君,却也难以在见到对方时感到欢喜,见到对方,他便想到无瑕,悲戚侵染,心中难以平静。

以至于其他人都对越青君跪地拜服,他却慢了一拍。

直到此时被越青君逮住。

他不欲与对方对视,他们非敌非友,宁悬明如今所愿,不过与越青君做个陌生人,恩怨尽消,情谊皆无。

宁悬明缓身下跪,虽众人一起,表明态度,却并未言语。

至此,在场再无异议。

原以为要走完三辞三让,礼部尚书赞美越青君功绩的词赋都准备好了,谁知下一刻却听头上传来一句:“承蒙厚爱,既然如此,皇位朕就笑纳了。”

众人:“……”

越青君视线一扫,将众人惊愕神色尽收眼底,扬了扬唇,大发慈悲道:“都起来吧。”

“…………?”

在场人脸上的茫然不似作伪,就连越青君的那些人,都或多或少有片刻迷茫,但很快又变成了听从与信服。

虽然和听说的流程不太一样,但管它呢,庄主一定是对的,庄主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听话就行。

礼部尚书差点没被一口气呛住,接连咳了几声,觉得这口风实在呛人。

在见识过越青君出乎寻常的执行力后(说杀就杀,毫不留情),他们再一次见识到了越青君远超常人的果断与简朴,连登基之前,做做样子的三辞三让都省略了,怎能不称上一句不追究华而不实的仪式感,朴实诚恳,直切主题呢?

他们或许还要在心中感慨一番,兴许新天子是为了他们这些人免受深秋夜里寒风之苦,才不惜有损自己名声。

天子,有德!

总之,在面对四周训练有素的军队,锋锐的刀剑时,无人敢觉得天子是个乡下来的粗俗武夫,不懂礼数。

他们也只好调整自己的道德礼仪水平,使其更符合越青君的标准,在对方的允许下听话起身。

宁悬明距离方才被杀之人很近,越青君方才为杀那人,也走到了这里,因而此时二人之间的距离也很近。

近到……饶是夜色深沉,宁悬明也能借着四周灯火看见越青君腕间那一道纯白。

原是起身时不经意的一眼,却让他浑身定住,再不动弹。

视线紧紧盯着那抹纯白,再难移开。

昏黄灯火映照在那抹纯白上,好似给它蒙上了一层淡淡暖光,让纯白染了些许微芒,令人不知眼前所见是否是幻觉。

脑中思绪停顿,一切都凝滞于此。

良久……

周遭隐约有声音窸窣,是其他人在此时的寂静中展露的不安与疑惑。

他们已然注意到了宁悬明的异样,这并不奇怪,毕竟宁悬明与先帝的关系众所周知,眼见先帝身死,皇位落于旁人之手,无论出于感情还是利益,宁悬明不悦,都是理所应当,意外的是越青君的反应。

他什么也没想,仅仅是看着。

看着……

看着那抹纯白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直到在他眼前停下。

那只手向他伸出,握着他的手臂,扶他起身。

方才还有些模糊的纯白,也在如此不留悬念的距离下,彻底清晰。

一颗颗熟悉的玉珠,每颗都经过他的触摸,穿针引线,打结成串。

另外一串也正在他被扶着的手腕上,只是掩于袖中,隐于黑夜。

两串同根同源的念珠在此时相聚,却是一个在暗,一个在明。

那道缥缈又真实的声音,也在此时传入他耳中。

“宁卿……”

尾音余韵,似有万千言语隐于其中,幽幽难续。

“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