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偏心(第3/7页)
崔大山:“明儿我跟你一块儿去。”
崔大山不怕累,大男人怕什么累,能赚钱就成。俩闺女他放心不下,他跟着去成,晚点就晚点。
崔如英没拒绝,打听陈娘子家是其次,赚钱才是要紧事。
若是家里一天能赚三四百文甚至更多,一个月也有十几两银子呢,盘铺子就指日可待了。
鸡蛋差不多好了,崔大山招呼两个女儿吃鸡蛋。
这还是刘婶儿拿来的呢,崔如英把鸡蛋剥开,雪白的蛋清,橙黄色的蛋黄,家里养的鸡,都是各家孩子抓虫子喂的,鸡蛋也更黄一些。
二丫饿得很,又吃了块儿红薯,口袋里存了钱,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可崔大山什么都没问,她就安心了。
这钱可以拿来吃早饭去,还能买绢花,绢花真好看呢。
崔如英吃完就去梳洗了,也不知道侯府什么样,陈娘子今儿有没有回去。许娘子性子软,千万别受欺负了。
这才三月十九,崔如英看外面月亮已经不圆了,崔大山还在外头收拾,次日一大早,她又是听着剁馅儿的声音醒的。
她不想早上还去卖包子,就翻了个身继续睡,再醒的时候家里只有二丫和小妹。
四郎一大早就带着五郎出门了,可谓是带弟弟抓虫子两不误。崔大山和崔大郎去卖包子,二丫就在家里看着妹妹。
两个妹妹呢。
二丫见妹妹醒了,说道:“锅里给你留了包子,灶膛里还窝着红薯呢。”
等崔大郎回来,就能去喂六丫了。
崔如英点点头,拿杯子去井边洗脸刷牙,长大一圈小鸡在笼子里叽叽喳喳,一大早就怪热闹的。
梳洗过后她把早饭吃了,包子是才蒸出来的,味道还和原来一样,崔如英最喜欢的是浸了汤的油皮,许久不吃就觉得香得很。
又吃了半个烤红薯,冬天留下来的红薯糖分足,吃起来跟蜜一样甜。
剩下一点红薯尾巴崔如英就直接扔在鸡笼子里了,长出毛的小鸡一窝蜂涌上,崔如英心里盘算着,怎么也得再养几个月才能下蛋,家里有钱了,可以多添置些东西。
鸡蛋鸭蛋,都是好东西。
屏风在太阳下晒得发亮,崔如英最迟明儿早上就得回去,她回过头,正见二丫抱着一盆衣裳从屋里出来,一直走到井边,“三丫,你把衣裳换了,一会儿我给洗了。”
崔如英笑着道:“姐你真好,咱们下午还做包子,我保准给你教会了。”
二丫点了下头,“下午咱们还去城东?”
崔如英:“先把那边绕熟了,等下回我回来再去城西。今儿爹也一块去,你俩一块儿走,记得多喊喊,不能一句话都不说。”
二丫性子老实,崔如英不禁想,幸好她没坏心眼儿,不然二丫准得吃亏。
二丫低下头,“我得试试才行,不过我会试着喊的。”
崔如英:“包包子也得学好了。”
她觉得半天差不多,上次教家里包酱肉包虽然用了两天多,可做包子越来越熟稔,这个还不用发面,只需要在熬馅儿和煎包子上费心,不需要从头教起。
辰时,崔大山和崔大郎从外面回来,崔大郎还得和二丫一起带妹妹去喝奶,今儿也给那家带了几个肉包子,希望六丫能长久地喝下去。
崔大山手上还有一堆活儿,崔如英不在家中时,日子就是这样的。
四郎带着弟弟玩儿,顺便能把家里的鸡给喂了。大郎二丫照顾妹妹,还得包包子卖包子,崔大山把包子摊儿的活揽了大半,刷锅洗蒸屉,都落在他身上。
很快就到了中午,崔如英顺手把中午饭做了,家里不会顿顿吃肉,再加上昨晚刚吃的炖鸡,还剩点菜,就烙了不少饼,再用剩下的肉汤炖了一锅白菜土豆。
简单吃完,一个下午谁都没睡,崔家灶膛的火根本没停过,全围着做生煎包,光猪皮冻都不知熬了几锅。
直到不用崔如英帮忙,三人能做出一锅像模像样的生煎来,这才算成了。
一个下午崔如英只管教,到后头只管尝,这锅出来,崔如英点了点头,“味道还不错,照着这个来就成了。爹,天热了生煎不好做,到时候我再想办法换别的。”
天热不成冻,虽然按照酱肉包做出来也有汤,但是味道不够好。这个卖得贵,味道绝对不能差。
崔大山点点头,卖吃食,稍微哪里做不好就不能往外卖,今儿包子煎了不少,可前头的不能卖出去,崔大山能尝出最后一锅最好吃,但别的也不差,不过女儿说啥就是啥。
煎出来的生煎有好几盘,崔如英让二丫去刘婶儿家一躺,送一锅去,刘娘子帮家里太多,尤其是带着六丫去喂奶,这是大恩情,不是送几回东西就能还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