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6章 精神纵火(第2/3页)
可这都一个多月过去,一篇文章也没有,顾眉生便知道,这肯定是沈家在背地里打了招呼,不让这些人出声。否则,哪怕是为了讨好老师、同乡,也该有些钻营的人出声的,怎会和如今一般,装聋作哑,犹如未见呢?
“可见,这久居高位者,全都不是易与之辈。沈家有无数条路子可以走,无论哪条路子,我们也都能得到好处。毕竟,以小博大,对方怎么回应都是亏的。
就只有这条路,一下是把我们架起来了——他们不回话,我们再发,民间没有呼应,就犹如我们在唱独角戏一般,旁人见了,以为我们是丑角不说,我们单方面出招,也仿佛得理不饶人似的,如此久而久之,留下一个泼辣好斗、蛮不讲理的印象,等到沈家出手时,哪怕是用了一些歪招,旁人也都是只有叫好的,鲜少会站在我们这边。”
一巴掌打上去,对方没有反应,好像一点没被打疼,此情此景下,很多人都会蠢蠢欲动,蓄势待发地想再打一巴掌,但窦湄却力主不可,而是敦促董惜白加意去写她的话本,同时还亲自操刀来刻版画,“如今,我们也不急——我们不急是真的不急,他们不急是假的不急,我们在等,他们也在等,眼看我们第二招迟迟不出,他们难道就不会猜测,不会沉不住气了么?如今且先把报纸销量提一提!”
虽然是吴香儿兴出的理念,但窦湄一旦出手,也当成自己的事情来盘算铺排了,十分的上心,为了襄助《羊城小报》提振销量,她还特意把大学时期玩票般折腾过的版画给拾了起来,为董惜白的话本故事配图,顺便还帮王秀才的奇情诡谲之作,配了插画。
此举也是立竿见影,不过是数期之下,这《羊城小报》的销量就提振了三成——如今报纸数量极多,为了多卖报,各家也是法宝迭出,这小说故事都已经不新鲜了,每份报纸都有,而文字这东西,只要填满了版面,就多少都会有人看,一般人也说不上什么好,什么不好。
——那版画就不同了,画得好坏,一目了然,而且,经过教育,大多数人都会写字,但会画画的就没那么多了。人人都学写字,却并非人人都学画画,因而,好的画匠,比好的文人还要稀缺,一份报纸,能经常给自己的文章配上精美的版画,销量就硬是会比别家高些。
有了窦湄出手相助,顾眉生也为董惜白画了几幅简笔插图,董惜白的故事,连载不过三期,便已经在羊城港有了一定的名气——这故事也是董惜白第一次写的本朝题材。
既不是讲前朝的所谓穿梭考古,也不是讲的那一味想象的修仙奇幻,讲的就是本朝本代,一个从北地南下的女子,来到羊城港之后,在一间小制衣厂寻到了工作,却又不经意之间,发现了制衣厂内的一桩命案——不错,不知是否因为考量到《羊城小报》的读者,比较喜欢阴晦紧张的作品,她居然也写起探案小说来了!
毕竟是才华过人的女子,董惜白和窦湄两人,倘若没有吴香儿立志一事,或许还真不知道自己还有如此才能,一个是把这命案写得生动紧张,又把制衣厂上下,诸般人等的嘴脸心思,写得丝丝入扣,叫人仿佛眼见,不免拍案‘这不就是我身边那谁谁谁’?
一个是随意几笔,便将市井百姓的样貌、神色,乃至于动作中蕴含的人物关系,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对照剧情看来,简直是兴味盎然,又有一个美貌的主角,吸引大家第一眼的注意力。
因此,虽然才只有三期,但坊间的茶馆,已经开始多有朗读这话本的了,更有很多茶客,听了这一回之后,又讨来看看,被插画吸引,自己掏钱再买一份,回家做了剪报收藏起来的。又有对文中一些内容击节赞叹,认为说出了自己心声的。
譬如那主角女工阿秀,遇到麻烦之后,不敢报官,只想着逃走,怀疑凶手是厂子东家时,更是恐惧异常,暗想道,“虽说这买活军为我们穷苦人做主,可这话大概也只是说说而已,尝见那些穿绫罗的人,便是从北到南,也一样坐着人力车,昂首出入朱门绣户,有权有势的人,照样有权有势,他们能真心为我们这泥一样的人,做主什么?对他们来说,人命又算得了什么?怕不是轻轻一笔,亲友间打个招呼,随意也就勾销了!”
就这样的话,在买地的报刊上,是少有见到的,一般来讲,买地的报刊都是以歌功颂德为主——这也不算是涂脂抹粉,因为这些改变,也是实实在在的,沉冤得雪、丰衣足食,这也的确是买活军崛起之后,各地的感受。
这阿秀所说的想法,也只有在羊城港是特有共鸣的,放到其余州县,大家都不会当真,只觉得她这是太害怕了,又刚从北地南下,想法难免浅薄偏激。也就是羊城港这里,的确云集了许多大富大贵之家,更有许多出身殷实的官吏,上数传承可到五代,哪管改朝换代,他们声势大不如前,但日子依然过得很好,和民间百姓,有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