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让我看看你的刀(第2/3页)

他去了无二院,也去了四大作坊,逛过街市长巷,进过茶楼寺庙。今日还去城外几个县上走了走,路上,他看到了生机茁壮,几乎没有空着的农田。

目之所见,让云回很受触动。

同在淮南道,他幼时也不止一次来过江都扬州。

诚然,此时的扬州,并不能与他记忆中的富庶程度相提并论,但是这份比较,是有前提在的——此时的江都,是经过了一场摧残践踏之后的江都。

短短一载余,从被收复,再到如今的局面,已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这里虽暂时不及从前富庶,但在这样一个从百姓到财富乃至文化,都刚经历过一场洗劫的地方,云回却看到了不输从前的安定,甚至更胜从前的生机——竟隐有神鸟浴火涅槃,以崭新神貌,扶摇而上之气。

而这一载,是江都最难的一年。

这便意味着这片土地,尚未迎来她真正的繁茂与鼎盛。

这份向上的预想,让人心中充满了对来日的期望。而这名为构建繁茂的期望,在如今这处处都在毁灭崩裂的世道间,无疑分外珍贵。

云回虽谈不上自满,但他自认成为和州刺史之后,行事兢兢业业,治下也算井井有条,稳中求进之下,百姓也相对称得上安定——可他来到江都之后,却仍有这莫大触动。

他且如此,那其它各州刺史,必然也是一样。

他想,这或许也正是常岁宁召十二州刺史前来江都的用意之一。

这样的江都,可以给人一种很直观的希冀:今日的江都的景象,也可是来日他们治下的景象。

云回做官的时日已经不短,他自然清楚,在此时局下,真正肯用心建设民生的官员少之又少——

但在江都,为民者,可见民生。为抱负者,可见施展的可能。为利者,亦可见其利。

此处并非纯粹的理想圣地,反而处处可见利益交织,但这些利益垒就的砖石,层叠扎实,却筑成了一方理想的高台。

云回返回刺史府后,便去求见常岁宁。

不多时,康芷走出来:“节使大人请云刺史进去。”

云回点头。

顾二郎刚要跟着云回一同进去,被康芷冷着脸拦下:“大人未曾召见你。”

“却也未曾说不见吧……”顾二郎有心争辩,但见康芷腰间佩刀,还是撇撇嘴退至一旁,未敢纠缠。

书房内,云回与常岁宁坐着说话时,一名官吏前来通禀:“速禀大人,庐州刺史与滁州刺史到了!”

常岁宁听闻,便要去前厅相见。

等在外头的顾二郎顺势跟上:“大人,在下一同前往!”

接待外来官员,本也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来着。

顺利跟上的顾二郎,伺机向康芷挑了挑眉。

康芷目不斜视,懒得理会他。

待得次日清早,寿州刺史也顺利抵达江都。

当日,常岁宁收到了一封骆观临令人快马加鞭传回的急书。

看罢之后,常岁宁没有二话,自书案后起身,对前来送信的荠菜道:“传令下去,即刻点精兵一万,随我出江都。”

荠菜闻言精神一震,肃容应下:“是!”

“大人……”王岳不安地问:“可是有异动?”

常岁宁点头,边往外走,声音听不出喜怒:“看来骆先生收获颇多,不虚此行。”

“大人是要亲自去?”王岳跟上两步,试图劝说:“可是如今已有四州刺史抵达……”

“让他们等着。”

常岁宁未回头,跨过门槛之际,与跟上来的姚冉交待道:“凡各州刺史带来的政务籍册,只管带人依照流程先行核定归整——我去去便回。”

姚冉和王岳闻言便应声,驻足行礼恭送。

常岁宁返回居院更衣,换了身简便的衣袍,随手取下兰锜上挂着的曜日剑,往外走去。

刚出居院,康芷迎了上来。

“大人。”康芷行礼后,慢后常岁宁半步,跟在侧后方,低声道:“今日收到了兄长的书信……信中说,有石叔在旁提点相助,如今一切大致顺利。”

康定山之乱平定后,朝廷论功行赏,康丛在重新整编过的平卢军中,领了行军司马之职,居于新任平卢节度使之下,协理军政戎务。

信中,康丛详说了自己遇到的诸多难处,言辞间对石满的相助颇为感激。

末了,又与妹妹道,迄今为止,他从未给过石雯好脸色看,也鲜少与之说话,但话语间略显为难,认为长此以往,有失妥当。

康芷已在心中措辞要如何斥骂兄长,但此刻还是道:“兄长在信中恭贺了大人升任淮南道节度使之喜。”

常岁宁点头:“好。”

将此事说罢,康芷留意到自家大人鲜少地佩了剑,不由问:“大人是要出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