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暗下离开之心(第2/4页)
然而小河也自嘲自己居然“沦落”到与这种人打交道。
之后几个星期,小河陆续又见了几家类似的初创基金,都像皮包公司。她决定不再看这些成立不足两年的新基金,只看大的知名基金。
这一天,终于等到了适合自己的机会—海岸资本。
海岸资本是业内知名双币种基金,总部在美国,这家基金在几年前还参与投资了元申股份港股上市的Pre—IPO一轮。面试官是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William,哈佛毕业,又有过往在顶级投行光鲜华丽的工作背景,算是风险投资业中的海归精英派代表。
拆解职位JD来看看,小河并不完全符合要求。学历,人家的要求是“藤校留学,英语为工作语言”,小河是土包子,这个完全不符合。工作背景,“有顶级投行或私募工作背景”,世纪资本只算是国内新兴的私募基金,绝对谈不上是顶级和一线。
猎头兴致勃勃地做了推荐。小河为这个职位格外认真地做了准备,她跑项目跑得很勤,这只基金的投资风格和知名案例已经很熟悉,但还是花了几个晚上将这只基金过往的投资项目或成或败,关键项目发展的时间轴都复习了一遍,准备面试时当谈资。海岸资本的薪酬较同业高至少30%,她要认真争取拿到offer的机会。
面试当日。
海岸资本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William面试小河,本人比网上的照片瘦小了一
号。
双方客气打过招呼,进入面试。
William刚开始聊的是投资业务,包括小河过去主要的投资案例和目前在看的投资领域。看上去William对小河的回复是满意的。
话题就自然而然地转到佳品智能上。
“江小河,我看在你的简历上列的投资项目中,并没有刻意抹掉佳品智能。我很意外,但是,还是想听你讲一讲这里面真实的情况。坦率的说,我们对于投资professional的职业操守的判断是一个重要考量点。”
“我并没有参与到媒体所谓的'金蝉脱壳'的过程。”“但是事实是世纪资本金蝉脱壳了,So?”
“这个我不清楚,也没法答。”
小河不愿意跟任何人提及于时,虽然她已近下定决心离开世纪资本,但是,于时是她进入风投业的领路人,甚至对她有着超越同事、朋友的意义,她不愿有哪怕是一点儿对这个人的贬义词从自己嘴里说出来。
“是于时吗?”对方喜欢给人施加压力。小河知道业内一些投资人养成了坏习惯,自诩甚高,做项目访谈一定要把创始人问倒才觉心甘,这位William显然是这一类的典型。
小河别过头到一边,喝一口水,她真想起身终止面试,但是,权衡局势,她坐正身体,直面William,但薄唇却抿成一线,不吭声。
“Ok.Let'smoveon。张宏达跳楼的时候,你在现场?”“我在现场,我在鼓励他。”小河强撑着继续回答。
“鼓励他?然后他选择跳楼?”对方揪住不放,这是一类投资人惯常的做法,喜欢揪住问题一查究竟,逮到弱点就犀利追问。
“William,我的确是在鼓励他。”
小河话出口的同时,嗖地站起身,但语气还是保持礼貌,“William,如果您是这样判断一个投资人的话,我可能不适合海岸资本。”
小河挎起大包,三步并做两步,往面试会议室外走去。在推开门的一刻,回头看向有些惊愕的William,嘴角上扬,仰头帅气地甩下一句话:
“谢谢你的时间,海岸资本也不适合我。”
离开海岸资本,小河扑哧扑哧连打了两个喷嚏,她感到鼻子一下子通畅了不少,William身上的男式香水太刺鼻了。
出了门之后,小河有一点儿后悔,埋怨自己为何不顺着他说,先拿下offer,base年薪百万啊。
不过,再转念想想,Wiliam这股子呛人的味道和标准的投行精英范儿,着实令她头昏脑涨。
算了,香型不同不相为谋。
又到周末,华贸中心星巴克,久未碰面的迈克约小河喝咖啡,一并开“吐槽大会”。
小河环视着咖啡厅内的人,皆为精英范儿,衣着光鲜。在过往一年之内,中国新注册了数千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创投行业如火如荼,股指也蓬勃向上。中国的投资行业,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两旺,这是十年不遇的牛市行情。北京中关
村创业大街、金融街、财富中心、国贸、华贸中心等几个金融地标附近的咖啡
厅,人人衣冠楚楚,交换的名片都是合伙人、董事、总经理。但是,谁知道有多少衣着光鲜却头脑空空的草包混迹其中。
迈克找工作也有一阵子了,跟小河一样不顺利。私募基金给不到他想要的职位,新成立的基金他又觉得人家庙小,印上名片也总觉得有那么点儿寒碜。每天上班,看着气势如虹的唐若微笑灿烂地不断攻城略地抢占行业地盘,又实在很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