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第2/3页)
今日送走楚煜,他没有立即回城,而是转道来至军营,专为解决这份隐患,也为接下来要实行的变法奠基。
“恭迎君上!”
公子原领兵在外,带走半数兵力。营内现驻扎一裨将兵,加上军仆和军奴,数量超过三千五百人。
林珩见过营内将校,获悉部官以上皆出身氏族,并无半分意外。
“其人多为旁支,有勇力,伐郑斩首五级以上。”智陵补充道。
家族出身是敲门砖,让他们的起步高于旁人,不代表能万事无忧。
在晋军中,没有一身真本事,做不到沙场建功,实难在同僚间立身。德不配位的下场注定是被国人唾弃,为氏族不齿。
“去校场。”见过众人,林珩有意校场点兵,亲观新军操练。
看出他的用意,智陵和费廉同时抱拳,旋即飞身上马,率众去校场集结。
得知国君要检阅军队,全军上下抖擞精神。
步甲擦亮兵刃,迅速在校场内列阵。骑兵检查鞍具,系紧长弓和强弩,陆续跃上马背,策马穿梭在战阵之间。
战车接连穿过校场,拉车的战马高壮魁梧,脖颈和四肢粗壮有力。车轴经过改装,车上站有三名甲士,一人控马,一人举盾,一人持剑和矛,在冲锋时所向披靡。
校场占地极广,四面有栅栏围拢,东西两面立有战鼓,南北架设号角。西北方向建起高台,台下摆放大小不同的石块,为训练膂力所用。
此刻台上撑起图腾旗,象征国君的玄鸟旗赫然在目。
战鼓前,赤膊的军仆翻转鼓槌,双臂交替落下,每一下击打都引发鼓面震颤,声音惊天动地,堪比闷雷炸响。
鼓声中加入号角,苍凉亘古,响彻整座校场。
智陵和费廉各领一军,亲自挥动令旗。
在两人的指挥下,战车、骑兵和步甲一分为二,潮水般快速涌动。将士分别在两人身后列阵,追随令旗展开厮杀。
“武!”
车轮滚滚,扬起漫天沙尘。
战车正面冲锋,速度越来越快。仅差分毫就要对撞,当场车毁人亡。
千钧一发之际,甲士操控战马错开身位,两车交错而过。
车轮碰撞擦出火星,位于战车一侧的甲士各自横起长矛,就要扫飞相邻的对手。
砰!
一名甲士不慎被击中,当场从车上坠落。另一人握住袭来的兵器,惊险避开冲击。
战车疾驰而过,一击即分胜负。
费廉一方的战车占据优势,智陵所部稍逊一筹。他并不气馁,继续挥动令旗,战马从两侧冲锋,步甲开始推进。
晋人的血性被激发,为争胜全力以赴,无人手下留情。不时能看到骑士被挑落马下,步甲在战斗中受伤。折断的矛戈倒插在地面,足见战况激烈。
战斗进入白热化,双方混战在一起,一方布局开始呈现,情况逐渐明朗。
高台之上,林珩看出战局变化,料定胜负将分。
“费廉看似占据优势,实则踏入危局。”
正如他所言,声音落下不久,智陵再次挥动令旗,包围圈顺利合拢。费廉发现身陷重围,却已是回天乏术,败局已定。
“击鼓。”林珩下达命令。
马桂和马塘替代军仆击响战鼓,鼓声传遍校场,宣告操练结束。
双方杀红了眼,三鼓之后方才罢兵。
甲士陆续分散开,重新整理队伍,捡拾起兵器,带走受伤的同袍。
“集结,速!”
智陵和费廉策马奔至前方,单臂高举令旗,又同时放平。追随两人的骑士穿梭在队伍间,以旗令调动众人,促使队列尽速严整。
全军列队完毕,鼓声告一段落。
林珩按剑立在高处,阳光落在头顶,众人看不清他的面容,却能听到他的声音:“诸君壮士,勇甚!”
语气平稳,未见慷慨激昂,仍令众人心潮澎湃,喜不自胜。
声音短暂停顿,林珩的视线扫过台下,继而上前半步,继续道:“天子下旨,封寡人侯伯,代天子出征伐,召诸侯讨逆。”
此言一出,众皆震惊。
侯伯?
代天子讨逆?
上京来使不是秘密,肃州城内早就传得风风雨雨。单冲行刺君上不成,被副使刁泰击杀,尸首悬于城墙,往来城下有目共睹。
侯伯曾有先例,诸侯奉诏讨逆也不稀奇,可代天子出征伐却是闻所未闻,如何不令众人大吃一惊。饶是智陵和费廉也难稳情绪,仰望高台满面惊诧。
林珩要说的不仅于此。
“昔有郑侯困我父,寡人灭其国;今有蔡侯囚晋使,寡人亦将问责。下月丰地会盟,诸侯齐至,天子旨意宣于众,寡人代天子出征伐,送公子齐归蜀,讨叛逆之臣!”
声音随风流淌,众人侧耳细听,无半分嘈杂。
“新军初建即有灭国之功,世所罕见。寡人意军功授田,章程拟定,不日宣于朝中,广告全国。此外,寡人意军功授爵,凡国中将士,不论出身,皆以斩首论功,以首级赐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