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正文完(第11/16页)

“挟制王妃是诛九族的罪名。”顾菀用眼角余光扫去,见仍在欣赏烟花的女眷中,有几人和她一样,与宫女、太监靠得极为相近,且背影有几分僵硬。

比如安乐伯夫人、鲁国公夫人等这样朝中重臣的女眷。

许是觉得顾菀格外可恨的缘故,德妃竟然也派人将琥珀给挟制了起来。

见状,顾菀不动声色地松了一口气:德妃派人挟持女眷、逼迫未曾投靠武王的重臣不许出手,是在预计之中的。

惟有德妃的行动有点出乎意料——顾菀从德妃往龙椅走去的声音猜测,这样一个对皇上心底有着畏惧的妃嫔,为了儿子的野心、自己的地位和泼天的权势,竟是能壮起胆子,亲手挟制皇上。

不过,德妃能值得信赖并调用的宫人并不多,只能勉强将武王最要求控制的几位女眷给管控住。

这亦是顾菀早就计划好的:宫权能让给德妃,使其受到捧杀麻痹,但她培养了半年多的人可不行。

果然,纵然德妃掌有宫权后意图大刀阔斧地换人,也是做不到的。关键时候,可用的不过五六人。

持着匕首的太监冷笑一声,嗓音轻蔑:“如今是罢了。等至多过一炷香的时间,奴婢可就是王妃也动不得的大功臣了。”

顾菀不再搭腔,而是抬眼直视依旧令人眼花缭乱的烟花,手中紧紧握着尚有酒液的瓷杯。

轰人耳朵的烟花声下,隐隐有金铎与鼓声响起。

……那是干戈声的前奏。

最后一枚烟花被放上了天。

在绽放声停止的那一刻,顾菀骤然将手中的瓷杯掷下。

瓷杯落,脆响生。

激得众人耳中鸣鸣。

仰头看着外面的众人被这个声音吸引,转头就要望去。

顾菀身后的太监更是激动,以为顾菀要反抗,匕首不由得用了点力气,轻微的刺痛感与一点点血珠从匕首尖尖冒了出来。

琥珀嘴中又发出一声惊呼,不过呼到一半就停住了。

顾菀眼神镇定,并不害怕,凭借太监无法看到自己面部的优势,假装呼痛,将手搭在厚厚的木盘之上,随后就安静下来。

——瓷杯破裂,不过是个信号罢了。

“德妃,你在做什么!”就在脆响生出、众人刚转头的那一刻,鲁国公和安乐伯同样震惊而又愤怒的嗓音响起,几乎是异口同声:“你竟然敢挟制皇上!”

诸人闻言,就是胸口一震,不可置信地望去。

便见高高的龙椅之上,皇上神情有些苍白,合着眼睛,有几分要陷入昏迷之感。而德妃则是牢牢地握着一把金钗,将尖锐的末端抵在皇上的颈脖处。

许是因着畏惧尚存的缘故,金钗并未紧紧抵着皮肤,所指的地方也偏向于皇上的下颌,能叫人松一口气。

鲁国公与安乐伯都是在朝堂上历经二十余年的臣子,此时周身散发出的威势与冷冽叫德妃目光缩起。

直到眼睛转到被挟制住的女眷身上,她才重新扬起颈脖,有了底气喊回去:“鲁国公,安乐伯,本宫此举是为了我朝未来着想!”

“若是不想妻女出事,都给本宫呆在原地,将整个宫殿封锁住,谁都不许有通风报信或是出去支援的举动!”

闻得此言,殿中人才注意到从行宫宫门外头传来的金戈之声,伴着混乱的喊叫。

原先守着宫殿的侍卫不知何时将宫殿给围困住。

鲁国公与安乐伯神色都为之一变。

“皇上,臣妾请求皇上下令,将行宫的宫门打开。”德妃见两人被震住,转而重新面向皇上,低声诉说了自己的请求,又柔声道:“皇上,皇后母子犯有滔天罪行,您为何不肯废黜,将事情闹到如此地步?”

“咱们的孩子擅于军事,在见过方面未出大错,理应是太子的最佳人选。”

“皇上放心,武王生性孝顺,定当奉您为太上皇,一切要求都以您为首要。”

这话听得众人不由腹诽:太子的确不成器又屡屡犯罪,可武王比着也好不到哪儿去啊?

一个敢逼宫谋反、联手生母挟制皇帝的皇子,将来又如何是孝顺父君、仁爱臣子的好皇帝?

然面上都不敢表现出来——是武王一党的骤然得知此事,家眷没有收到丝毫威胁,但担心失败被牵连。不是武王一党的,有家眷被挟的不敢轻举妄动,没有的则是满心惴惴或心有愤慨却不敢言说。

皇上被德妃颇为狼狈地挟持,德妃的话尚且还未曾说完,他就沉声怒道:“逆子!”

“要朕将宫门打开,可知他早就在周边布置了人手,早有谋逆之心!”

“朕现在就下一道口谕,武王及其后嗣血脉,永世无可能登上皇位!”

说罢,皇上意有作呕之状,似是要像从前那样,呕出几口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