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 由你来开创新的荀氏(第2/3页)

而这,也是原先的时间线上,荀彧和曹操最终走向决裂的原因。

荀彧相对于曹操,比起臣下,可能更多的还是一种政治同盟,算是曹魏早期合伙人的身份,他为曹操奠定了统治基础,也由此成为曹操统治集团中至关重要的颍川士人集团的领袖。

曹操能够车翻袁绍,荀彧在其中居功至伟。

但是从曹操覆灭袁氏之后,就不打算继续维持这个“曹家主公荀家府”局面了。

理由很简单,在许昌,荀彧以尚书令的身份获得了主掌朝政的实际权力,随着曹操对袁绍的军事胜利,荀彧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颍川士人的权力越来越大。

于是,曹操决定迁都邺城,将自己的政治核心转移到武力平定的河北地区,扶持河北士人制衡颍川士人,以获取更多的权力。

这对颍川士人是一次极大的打击,对荀彧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两人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出现政治分歧,而随着曹操自领丞相,把汉帝国的权力从内朝尚书令转移到外朝丞相府之后,这种分歧就完全无法调和了。

曹操不能容忍荀彧的权威和权力超过自己,而荀彧也不愿意接受自己合伙人的身份和功劳被曹操抹消,不愿意接受这个局面。

两人之间的关系随之彻底崩裂,最后迎来了悲剧的终末。

刘备愿意相信这两人之间是有很深的私交的,这两人在创业阶段,一定是互相欣赏,互相友好,有过很多美好的回忆。

但是私交在权力面前,又能算得上什么呢?

当权力与核心利益出现争端而又有人不愿意后退的时候,再美好的回忆也没有任何意义。

而这种悲剧在刘备看来也没什么好遗憾的,只能说这两人都有不愿意放弃的核心利益,但是在此之间,汉室的存亡到底被他们放在什么地方,就不好说了。

亦或者汉室的存亡也只是他们政治斗争的一枚棋子。

汉室存亡不重要,他们的存在与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时候,他们谁也不是汉室的臣子,谁也不是圣人。

王佐之才也不是圣人。

所以,看着荀彧的背影消失,刘备微微叹息,便把视线转向了房间一侧的屏风后面。

“公达,文若的选择你也看到了,不是我不给荀氏机会,我一而再再而三的给荀氏机会,甚至给的都有点太多了,奈何荀氏自己把握不住这些机会,这难道是我的问题吗?”

刘备话音落下,荀攸便从屏风后面转出,看着荀彧离开的远处的身影,神色非常复杂。

良久,荀攸叹了口气。

“陛下所言,臣已经明了,陛下对荀氏已经仁至义尽,臣亦深深感念陛下的恩德,但是荀氏自己无能,不感念陛下的恩德,他们太傲慢了,这完全不是陛下的问题,臣……无话可说了。”

三天之前,荀攸找到了刘备,私下里和刘备交谈,希望刘备可以给荀氏最后一个机会。

他觉得荀肃和荀彧说不定能给荀氏带来一个全新的未来,如果他们能办到的话,就请求刘备原谅荀氏。

他表示这是他作为颍川荀氏子弟对荀氏的最后一次援手,如果这一次不成,他将再也不会为颍川荀氏做任何一件事情,他将彻底成为一心一意为刘备思考的纯臣。

刘备点头答应了。

荀攸显然不曾真正的断绝自己对荀氏的情感,他心里还是有荀氏的,只是不曾外向表露出来,在这个关键的时刻,他觉得自己有必要做点什么。

就当是最后拉荀氏一把,尽自己作为一个荀氏族人的最后责任,哪怕只是伸出一只手,如果荀氏真的还有救,那么拉一把,也可以。

他听说荀彧为了这个事情东奔西走,很是劳苦,便觉得荀氏还是有点希望的。

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曹氏、夏侯氏和甄氏都有着追随刘备、继续向上的坚强意志与不可动摇的决心,因此,他们排除了全部的难题,证明了他们有主导家族的力量和意志,并且将好的结果给了刘备,刘备高兴,这三个家族也有了未来。

但是荀氏不是如此。

其余三个家族内部也有反对者,有些反对者的势力还很大,比如曹氏,但是曹氏一样办到了。

曹操用大棒加胡萝卜,几乎是威胁的手段,一边打一边拉拢,至少让刘备看到了曹操本人对他的忠诚和决心,并且曹操也证明了他可以带领曹氏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哪怕是强制性的。

如此,曹操本人和曹氏家族就得到了刘备的信任,证明了他们有被刘备信任和任用的价值。

他能强制家族听他的,强制忠诚,这很重要。

荀氏呢?

荀氏从上到下都没有充分体现出忠诚这个重大的要素,从上到下,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