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颁布《限奴令》

在这一次的修缮之中,刘备把奴隶明确分为官奴、私奴两种。

其中,他规定官奴只能从战争俘虏、罪犯及其相关家眷群体当中获得,任何官方相关机构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除以上两种渠道得来的人作为官奴。

每一名官奴的身份都要记载下来,记录在案,以备随时查询。

且官奴只能由朝廷拥有,朝廷管理和使用,地方官府不得拥有,如有要事,需要向朝廷申请,由朝廷派遣一些官奴来配合地方官府。

等于将官奴的所有权全部限制在了朝廷这边,除了雒阳朝廷之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以官奴的名义拥有奴隶。

否则就是僭越,就要问罪。

私奴方面,【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的规定被他进一步细分,且以爵位和官位为主要依据。

天子以下最高层面的诸宗王可以拥有二百人的奴仆。

列侯当中,县侯可以拥有一百人的奴仆,乡侯可以拥有七十五人的奴仆,亭侯可以拥有五十人的奴仆,都乡侯可以拥有四十人的奴仆,都亭侯可以拥有三十人的奴仆,而关内侯只能拥有二十人的奴仆。

关内侯之外的无爵位者,万石官员可以拥有一百名奴仆,二千石官员只能拥有二十名奴仆,千石官员可以拥有十名奴仆,千石官员以下的官员就不分了,包括吏员在内,最多只能拥有五名奴仆。

然后就是民间了。

对民间的限制也是这一次《限奴令》的主要下手之处。

刘备第一次规定,民间没有官职和军功爵位者,个人最多只能拥有三名奴仆,且需要在官府登记,还要详细登记,以后万一这个奴仆犯了事儿,官府可以直接追究主人的责任。

主人有管束教育奴仆的义务,如果奴仆犯了什么事儿,影响了公共安全,除了奴仆之外,主人也要被问责。

然后,刘备还第一次在《汉律》当中明确规定了奴仆的法律意义,即明确与主人家签下官府认可的卖身契约者,以契约为凭证,才能证明是奴仆之身。

有此契约,主家才拥有对奴仆的生杀大权和买卖之权,官府不会过问。

没有官府发给的正式卖身契约的,一律不视作奴仆,在法律上拥有人权,视为民户,属于官府管辖范围之内,不得被随意打骂杀戮,不得被随意买卖,否则就要按照杀人罪论处。

这个新规定于建安二年的五月上旬正式对外公布,公布之后毫无疑问的引起了一阵波澜。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颁布的针对三辅、三河、弘农郡和并州的《限奴令》同时发布。

《汉律》的修改和《限奴令》的发布,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刘备又要开始搞事了,借着并州大作战的成功,刘备开始撬动地方势力的利益基本盘了。

不过说起来,这两个大动作对于现下的统治集团来说,影响并不大。

因为刘备也明确规定了统治集团可以合法拥有的奴仆的数量,而且他们相信以他们的权势地位,总有可以通融的地方。

就好比古文学派的官员们,他们不相信以他们和刘备的关系,就一定要严格遵守这个条例,法外无外乎人情,这一点是古文学派最了解也是最拿手的事情。

所以在实际层面上,这些条例颁布之后真正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地方上的郡级、县级的豪强大族,是那种族人只能在地方上担任小官小吏的影响力有限的家族。

他们往往有很多土地、房屋、财产,也有大量奴仆,但是他们的政治身份低微,只是平民,够不到士人家族的门槛。

在西汉,这样的家族在地方上很多,且往往会成为郡守、刺史等向皇帝献媚讨好充当功绩的礼物,被杀猪宰羊一样的处理掉,然后把得来的利益和皇帝分一分,你好我好大家好。

东汉皇帝没那么大的权威,和地方上总是商量着来,除了刘秀的度田令之外,还没有几个皇帝对地方有如此严酷的政令。

而这刘秀以后第一波不那么商量着来的行为,就是刘备做的。

这个事情的发生似乎显示着雒阳朝廷和地方势力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而且这个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让很多人都没来得及反应过来。

为了成功让《限奴令》执行下去而不是成为一个笑话,刘备也是做了一番准备的。

首先他对自己麾下家族出身三辅三河之地的官员们通气,要求他们带头响应《限奴令》的号召,让他们的家族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执行《限奴令》。

作为我的部下,作为我前途光明的部下,因小失大是不明智的选择,也将不配成为我的部下。

另外,和刘备成为食盐利益共同体的三辅、三河之地的家族也被刘备做了一番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