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3/4页)
“咱们团每年都有慰问演出,除了让团里的宣传干事出过简报,从没搞过这么大的宣传。那些记者可能是奔着社会爱心人士来的。”
于童所言不错,这次慰问团的规模是近几年来最大的,不少企业家参与了进来。
做慈善这种事,有的人论心不论迹,也有人论迹不论心。
有人想趁机扩大影响力,算不上多稀奇。
只不过,除了安排演出队的演出,于童还答应过,替傅四海的服装厂做好慰问工作。
当扶贫办的工作人员询问她是否要加入派送物资的队伍时,她还是欣然应允了。
桃源县贫困村的数量在全市范围内都是排得上号的,这里景色优美,山好水好,但是耕地少,山林多,交通不便又发展不起旅游业。
半个县的经济都被困在了崎岖的山路上。
贫困村镇数量庞大,慰问物资却是有限的,所以经过扶贫办和慰问团商议后,决定将这批物资发给在册贫困户,以及没有劳动能力的七十五岁以上老人。
于童这些天跑了不少贫困乡镇,心里有不小的触动,她不是企业老板,并不想在媒体跟前露面,只想出于本心做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她没选那些方便记者和采访车进出的村子,反而选了一个最远的,即便是腿脚最麻利的记者也不想去的观山村。
每份慰问品里有十斤大米、十斤白面、五斤豆油、一斤红糖,以及包括卫生纸、肥皂、服装在内的生活用品。
整合下来,每份物资都能装半麻袋。
去观山村得穿过一片密林,不能开车只能徒步,这么多东西靠她一个人是绝对不成的。
等到慰问演出彻底结束后,于童便在队里询问有谁想跟她一起去慰问贫困户。
狄思科刚被人家照顾了病号,当然要投桃报李。
当仁不让地第一个举起手,并帮室友老黄也报了名。
老黄刚结束演出,已经跟团里的另几个男演员约好,要去参观桃源县内的一座很有名的古刹。
一点也不想陪他给领导捧臭脚,拍马屁。
但是陈玉娇是于童的迷妹,在外演出时一直跟着于童,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老黄听说后,很痛快地临阵倒戈,放弃了禅音袅袅的古刹,选择去给领导捧臭脚了。
反正他做这种自打嘴巴的事,也不是第一次了,大家并不在意。
观山村有三户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其中两户是孩子生得太多,越生越穷。
另一户是中年失独,此后的几十年一直没再生过,如今家里只有八十多岁的老两口。
他们开车找到一片密林,要从这里的小路穿过去,才能找到观山村。
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松香味,四个人加上一位县政府派来的向导,在一片蝉鸣浓荫里,走上了泥泞湿滑的小径。
两位女同志空着手在前面带路,三个男同志一人扛着一个麻袋走在后面。
不过,老黄这胖子心眼儿不少,一边呼哧带喘地往前走,一边找机会跟陈玉娇搭话。
陈玉娇长着一副聪明相,却是个挺单纯的姑娘,见他走得吃力,便伸手帮他扶着身后的麻袋,两人聊着聊着,就落到后面去了。
狄思科不想当电灯泡,快走几步赶上了于童。
“你跑那么快干什么?”于童挥手说,“最好一直跟老黄在一起,别给他们制造单独相处的机会。”
“我才不跟他们一起走呢!老黄总掐着嗓子说话恶心巴拉的,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狄思科将手臂抬起来给对方看,又问,“于队,你不同意他俩搞对象啊?”
“倒也不是不同意,但是能避免的话,就尽量避免吧。”
两人从外形来看完全不是一路人,陈玉娇配老黄,那就是鲜花插进了一坨翔。
但谈恋爱又不能只看外在。
老黄无论是自身还是家庭条件都非常优秀,否则他也不会那么嚣张,在团里横着走不说,偶尔还敢跟她大小声。
作为承包队长,于童并不看好同队演员谈恋爱,能开花结果还好,一旦中途闹崩了,两人之间必有一个会从她手下离开。
到时候风险全转嫁到她身上,何苦来哉!
于童一边小声跟他拆解其中利弊,一边注意着脚下的路。
然而,哪怕已经十分小心了,她还是被一块凸起的碎石绊住,冷不防便向前扑去。
狄思科走在她斜后方,发现情况不妙,本能地薅住她的衬衣下摆,将人一把拉了回来。
“于队,你没事吧?”
于童后怕地拍拍胸口,心有余悸地说:“没事,幸好你反应快,否则我就得摔泥坑里去了。”
老黄也跑过来说:“还好有你跟在于童身边,咱于队没白疼你,这山路不好走,你就一直跟着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