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一百五十七(第2/4页)

家中有权有势,他们是疯了才会干锦衣卫这么得罪人的差事。就算他们想干,家里人也不会同意。

毫无意外,朱元璋因为锦衣卫被迫退出朝堂,失去了垂帘听政的机会。

然后他又重开了一把,这回他不作死了,老老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按照武则天的路子走。

四年后,朱元璋废李旦为太子,自己高坐明堂,成为了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这一路走来太艰辛,朱元璋都不敢轻易作死了。

这简直比他当年自己打天下还累。

历史上的朱元璋本来就很勤政,据说他每天天还不亮就去上朝,天黑了半夜才回到宫中,回宫后还要处理国家大事,如果有一件事情没处理好就睡不着觉。

据史书统计,朱元璋曾在8天中处理1160份奏章。网上流传的奏章,一份奏章保守估计1000字,那1160份就有116万字,老朱平均每天阅览15万字,阅读量不算少,而且还要思考怎么处理。

加上一份奏章可能还不止一件事,那工作量就更大了,说是日理万机都不为过。

老朱绝对是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位勤政皇帝之一。

本来老朱就很勤政,当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女皇,为坐稳皇位老朱更拼了,每天批阅奏章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因为勤政,他甚至来不及享受,武则天上位后建立的佛寺、大建筑等他统统没建,省下不少钱财。

不仅如此,老朱还弥补武则天军事不行的缺憾,他在位期间,吐蕃、突厥都被打得服服帖帖,不仅突厥重新归顺大唐,就连吐蕃都并入了武周疆域。

朱元璋看文臣的眼光可能不够好,但是看武将的眼光绝对十分毒辣,除了重用历史上原本就有名的将领,比如王孝杰、李多祚、李千里、黑齿常之等人,还提拔了不少出身平民的好苗子。

军事天赋出色的朱元璋在大唐原本的版图上继续扩张,一度达成了李世民在时万邦来朝的盛世局面。

文治上朱元璋本来就讨厌世家贵族,打压起来丝毫不逊于武则天,毕竟洪武朝本来就是出了名吃鸡大逃亡,朱元璋对这个可不陌生。

朱元璋看着国力整整日上的武周朝,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当然他也没有忘记自己的任务,想要挽救武周,让它延续下去,最关键的还是继承人问题。

武则天目前仅存两子一女,李显平庸,李旦懦弱,太平是女的。

朱元璋思来想去,决定从孙辈中挑选一个可靠的继承人。

从小培养,耳濡目染下应该就不会改国号了。

一切都在往好的局面发展,武则天身体本来就好,朱元璋又不忘锻炼,他还真等到了皇太孙长成,临终前,他叮嘱皇太孙不可更改国号,要勤政,对百姓好一点,民心所向百姓就不会反……

朱元璋把能交代的都交代了,认真程度比当年带朱允炆也差不到哪里去。

他以为这回能顺利完成任务了,于是心满离。

再次醒来却发现自己没有回到地府,而是重开一局的朱元璋如遭雷劈,脸色一寸一寸皲裂。

朱元璋咬牙切齿:那个鳖孙是第二个朱允炆吗?咱才刚走多久啊,国号就变了!!

又悲愤道:还是大唐也有第二个朱棣?】

洪武时期

双双躺枪的朱允炆和朱棣:“……”所以提到大明,就绕不开他们是吧?

比起朱棣的无语,朱允炆更多的是心痛,皇位本来是他的,结果却……

丢了皇位已经都令人伤心的了,为什么还要把他拉出来反复鞭尸?

朱元璋没理会两人的异常,他还沉浸在刚才天幕夸他的话中。

一直被骂,突然被夸,还是文治武功样样出色,达到和李世民一样高度的万邦来朝,朱元璋都有点飘飘然。

连天幕说他看文官眼光不太行都不在意了。

朱元璋美滋滋地把天幕的话在脑子里过了几遍,才后知后觉道:“为什么失败了?”怎么会失败呢?文能安邦,武能开疆扩土,还自己培养了下一任皇帝。

怎么会失败呢?

武周时期

武则天眸光微闪,坦白说,天幕说朱元璋弥补她军事上的不足,将突厥收回,打下吐蕃时她心里是有些期待的。

可……结果却是任务失败。

唉,武则天心中长叹一声,武周太短了,大唐的忠臣尚在。

就连她的儿女不也更倾向大唐。

【朱元璋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失败了,失败在哪里。于是他决定重来一次,诈死看看是怎么失败的。

有了经验的朱元璋这回速度更快了,名声也更好了,还一早就把选定的皇孙带在身边教导。

安排好一切的朱元璋诈死,藏匿于宫中观察后续。

然后他就看到自己选定的继承人在其父李显以及众多大臣的劝说下恢复了大唐的国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