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争执(第4/7页)
“阿瓷。”皇帝没忍住。
萧沁瓷迅速抬头:“陛下有什么吩咐?”
她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在御前做女官也是,私下里相处偶尔会有的小性子都被她妥帖收起,不露半分棱角,对皇帝的吩咐更是时刻谨记,不敢有失。
皇帝问她:“你觉得永平伯世子该判死刑吗?”
萧沁瓷面上没什么表情,仍是淡淡的:“奴婢并没有什么看法,永平伯世子所犯之罪自有律法裁夺,亦有三司会审最后上呈天听,不是我能置喙的。”
她从大理寺到三法司最后到皇帝都拉出来说了一通,表明他们是秉公办事,不曾枉法,恰恰如此,反而显露出萧沁瓷内心对这一结果的不满。
同为女子,她当然会痛恨朱熙的禽兽行径,也会同情他的妻子于氏。
果然如此,皇帝听出了她话中的暗讽,他搁了手上的文书,道:“你这样说,却还是在为于氏鸣不平,对这桩案子最后的判决有所不满。”
皇帝直言了当,戳破了萧沁瓷粉饰的平静。
萧沁瓷也不惶恐,平静的承认了:“是,我是有所不满。”
她翻开卷宗:“陛下可曾仔细看过于氏的惨状和朱家下人的证词?这并非过失杀人,而是手段极其残忍的虐杀,凶手最后却还能仰仗自己是死者的夫君和朝廷对勋贵的宽容而免除一死,天理何在?”
苦主的家人甚至不能说三司官员徇私枉法,因为按照朝廷的法度判下来,朱熙就该是这样的罪名,可她看过卷宗,那个姑娘死得如此惨烈,最后凶手便只是轻飘飘的流放。甚至他的父亲还在朝中为官。
萧沁瓷不是没有看到皇帝同谭卓恒说不许永平伯插手,她也知晓只要永平伯不能打点那朱熙所受流放之苦才是钝刀子割肉,可她仍是忍不住生出唇亡齿寒之感。
这世间,男人就是女人的天。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她们一生都依附于男人而活,想要把天捅破,自己也会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萧沁瓷只想要自己做自己的天。
可她的心机与手段在强权面前一无是处,她如今还能站在这里这样同皇帝说话,倚仗的何尝不是他的偏爱,她厌恶如此,又无比明白不得不如此。
“阿瓷,朕以为你很清楚,天理亦是人定的,人有七情,有私心,便会有不公,世事如此,非人力可改。”皇帝静静道。
“所以陛下就为了自己的私心放过了永平伯世子?”萧沁瓷声音并不尖锐。
皇帝眸色渐深:“你在说什么?”
萧沁瓷指着卷宗:“永平伯府同礼部尚书府是姻亲,礼部的孔尚书正是永平伯世子的亲舅舅。我看过这桩案子被递到御前的时间,谭大人提出要八议之后不久,孔大人便在前朝上书请陛下追封惠安太子与太子妃,陛下敢说,这不是您权衡利弊的结果吗?”
这两桩事撞在一起,想不看透都难,前朝的官员未必不知,只是他们不敢如萧沁瓷这般在皇帝面前直言挑明。
“是又如何?”皇帝冷冷道。
“所以根本不是法度如此,而是您要这样做。”萧沁瓷眼里有隐约可见的失望。她以为皇帝会是不同的,他即位两年,虽然为君冷酷严苛,但法纪严明,不失为一位好君主。
但今日所见她才知,这甚至与他个人的品行没有关系,皇帝处在这样的位置,天然便要寻求利益最大化,达到自己的目的远比伸张正义来得重要,这才是皇帝。
“是,是朕要这样做。”皇帝在萧沁瓷面前会伪装成温柔的情人,却从来没有扮演过一个嫉恶如仇的君主,“反正结果都会如此,朕利用它达到自己的目的有什么问题吗?”
他冷冷审视萧沁瓷,她如今这样来质问他,可萧沁瓷自己不也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吗?她的冷酷与自私毫不逊于皇帝,皇帝不明白她为何会因为一件无论如何选择都是既定结局的案子来不平。
“是,陛下所为当然没有什么问题。”萧沁瓷道。
结果比手段重要,不是皇帝的错,而是这世道错了,可惜世事如流水,非人力可改。
人或许就是这样,自己可以自私自利,却见不得别人不择手段。萧沁瓷不仅对皇帝失望,对自己也是失望的。
她才惊觉,原来自己所用过的种种手段也称不上问心无愧,所以她又有什么资格来指责皇帝呢?
萧沁瓷利落的将卷宗整理好,又拿了一旁要送去崇文馆的文书,问:“陛下,是要将这些都送去崇文馆吗?”
她此刻不想再和皇帝共处一室。
皇帝也干脆的放了她离开,临了却又给冯余使了个眼色,让他替萧沁瓷把东西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