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心计谋略 唐朝大舞台,有梦你就来……(第4/6页)
刘彻不得不在心底赞叹一声,不愧是能一步步走上女帝的位置,这前面铺垫的底子可真是厚啊。
【所谓“北门学士”这一批人,对于武则天其后的发展和走向等,算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首先武则天非常清楚,她深居后宫,要想稳住和驾驭政事,必然需要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亲信力量。】
【然而当年曾为她争取皇后地位出过大力的亲信们,十多年来,大都被淘汰殆尽了,也是因此,武则天准备重新建立一支新的力量,来作为自己治国安民的利器,而这就是这批“北门学士们”。】
【再有,李治的提议被阻后,武则天身边的这些人,名义上是修撰著作,实际上就是武则天的智囊班子,而且这批“北门学士”组成的智囊班子,为之后给武则天造舆论,定主意等都出了很大的力。】
【另外“北门学士”不仅帮助武则天分减皇权和相权等。
这些人在有关国家的经济,军事,文化,政治等方面,也为武则天出过不少良策。】
【可以说,“北门学士”从组织起来,直到武则天登基称帝的二十多年中,使得武则天不仅在皇后的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在李治去世之后,又能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并逐步造成改唐为周的形势,这些都是与“北门学士”分不开的。】
秦王宫。
嬴政不由得点头。
又是和刘彻一样,也是不得不赞叹一声。
此女政治手腕了得,甚至颇有心得谋略。
【然后我们再接着往下说——】
【永淳二年,即公元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则天自从封泰山之后,又是劝李治封禅中岳,只是因李治患病而中止,再之后不久,李治便命他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显来代理国政,宰相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协助理政。】
【后来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病情加重,于同年十二月就驾崩了。】
【而其临终遗诏为——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
【于是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然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也是由此,武则天再开启以太后身份,而临朝称制的时期。】
唐朝李世民时期。
李世民算了算,他的雉奴竟只活到五十六岁。
这些又是一声叹,然后看了看已经被观音婢哄好的儿子,不禁摸了摸对方的脑袋,心想刚才也许该再轻点打才是。
【我们再来接着说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于唐朝所发生的各种事情以及变故等,这是武则天能够称帝的重中之重——】
【如嗣圣元年,即公元684年二月,李显打算任命韦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但是被宰相裴炎阻止。
于是李显竟是怒道说——“朕即使把天下都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还在乎一个侍中吗?”】
【基于此爆发点,武则天于是将李显废黜为庐陵王,迁于房州,转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不过从李显的唐中宗,再到到李旦的唐睿宗,仍是由武则天临朝称制,掌管朝政。】
【并且时年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所谓“光宅”即年号,表面上算是唐睿宗李旦的年号,但是实际上因为武则天仍旧把控朝政,唐睿宗则毫无实权,所以这其实也一般算作武则天的年号。】
【而后武则天大赦天下,并且“光宅”意为“光大所居”,即“建都”之意,所以武则天又改东都为神都,同时令旗帜皆从金色,官服颜色,职省名称一并改易,赐宫城名为太初宫。】
【于是同月,便发生了之前说过的——徐敬业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开展举兵反武的征讨活动,并且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之后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为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
【才过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即同年十一月份的时候,徐敬业便兵败自杀。】
唐朝李世民时期。
这一段话,李世民又是皱着眉一路听下来的。
先说他那孙子李显,这说的是什么话?!这不是平白让人抓住了话柄?!
还有这武则天一系列的操作等……又是改年号,又是改东都之名等等,其真正用意为何,可真是太昭然若揭了。
李世民不禁摇了摇头,可见其谋求权位之意,到这里,已然更是明显,且也是越发的行动起来。
【再到垂拱元年,即公元685年五月,武则天下诏允许内外九品以上官员和百姓向朝廷自荐,以求被任用。】
【垂拱二年,即公元686年正月,武则天还政于李旦。】
【但李旦知其并非出自诚心,“奉表固让”,于是武则天继续临朝称制。】
【到了三月,武则天又下令制造铜匦——即铜制的匣子,类似于检举箱、报冤盒,并将其置于洛阳宫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