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黎荞很能挣钱 但是他没孩子哇(第3/4页)
今日过来消费,更多是冲着黎荞的名声来的。
至于鸭货本身,他们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
可谁能想到,这些搁从前根本不配进他们嘴巴的部位,竟然能有如此绝味!
麻辣鲜香,一口咬下去,从前没尝过的滋味强势碾压过口腔,直奔大脑,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吃了一碟又一碟!
太上瘾了。
绝了!
不少食客品尝了之后,还要打包带走。
这种麻辣的吃食,不仅女子、小哥儿喜欢,男人也可以拿来下酒。
在这种情况下,二百只鸭子,还有素菜热饮,不到中午就卖完了。
鸭货铺子卖完就关了门,来的晚的食客,只看到了紧闭的店门和门口挂的已经售磬的通知。
卖完了?
不少食客睁大眸子,有些不信。
黎家点心铺的生意也很好,但是,点心铺的点心一般到下午才会卖完,中午都是有货的。
怎么鸭货铺子的鸭货中午就卖完了?
要不要这么夸张!
心里头觉得夸张,但不少人第二日还是忍不住提前去了,既然卖的这么快,那说明味道好哇!
于是,第二日的生意就更好了。
除了昨日品尝过的食客,还来了一波昨日未能吃到的食客。
但因为鸭货铺子人手不够,所以第二日只准备了一百只鸭子。
鸭子少,但食客多,吃不到的更想吃,吃过了的也想吃,在这种情况下,鸭货铺子的口碑一下子就打出去了。
等黎荞再一次休沐时,整个鸭货铺子已经闻名盛京了。
连翰林院的一些同僚也催促他多买些人,好做更多的鸭货。
黎荞笑眯眯的应了,也实施了。
但那些人牙子手里没有让他和陶竹满意的人选,他便没有掏银子。
宁可不买,也不要那些不合适的,免得买回来后闹事儿。
开业一周,晚上,黎荞和陶竹坐在蜡烛旁算账。
三柳村那边的鸭子一般都是两三斤重,再加上还有望月楼这个二道贩子,所以鸭货作坊那边,平均算下来一只鸭子的纯利润是一百文。
盛京这边原料价格高,但没有中间商,而且售价高,所以如果抛开铺子、买人的银子,那么算下来一只鸭子的纯利润在三百文左右。
现在鸭货铺子每日加班加点,能做一百只鸭子,那么一日的纯利润就是三十两。
但是!
令黎荞和陶竹惊喜的是,热饮的利润,竟然和鸭货差不多。
热饮是纯手工制作,再加上黎荞陶竹的独家秘方,所以价格昂贵,普通小百姓绝对舍不得掏钱喝。
比如一碗五百毫升的五谷豆浆,黎荞定价是三十八文。
黎荞的五谷豆浆是真正的五谷,而且里面加了糖。
在盛京没人给他提供近乎成本价的麦芽糖,他得以市价去买麦芽糖和其他的糖。
给食客盛热饮时,也会询问食客要几分糖,有高价的糖在,所以三十八文一碗的价格也不算离谱。
其实,鸭货作坊里的热饮,都是用石磨磨出来的,不是跟从前那般是拿绞肉器做出来的。
两者在口味上没大的差别,但石磨要快,而且磨完之后可以大锅煮出来,勉强跟得上食客们的消耗。
玉米汁复杂些,里面的配料有糯米和牛乳,所以更贵些,一碗是八十八文。
这些热饮的味道很好,一些女子、小哥儿哪怕不吃鸭货,也愿意进店喝热饮。
所以,这一周算下来,热饮每天的纯利润竟是和鸭货差不多,一日差不多也有三十两。
另外再加上一些素菜,比如说豆腐、土豆、海带什么的,素菜的纯利润低,但量大,每日的利润差不多有十两。
这三种加一起,每日的纯利润妥妥有七十两。
一日七十两,那么一个月就是二千一百两。
这还是人手不够、每日鸭货、热饮都售磬的情况下,若是人手再多些,那这个数字可以翻一倍。
一个鸭货铺子,竟然有这么高的利润。
陶竹瞧着账本上的数字,忍不住感叹:“盛京的有钱人可真多。我现在觉得满地都是银子,随便咱们捡。”
黎荞被他这比喻逗笑,但很形象,盛京对于黎荞这个穿越人士而言,那还真是遍地都是银子。
不只是黎荞和陶竹这么认为,凡是稍稍了解鸭货铺子利润的——知道原料和价格,很容易就能算出鸭货作坊的大概利润。
在黎荞之前,这些人真不知道盛京的银子这么好赚!
黎荞真是个行走的财神啊。
不过,这财神与陶竹成亲五年了,还没有儿子!
这……
这日,黎荞如常上班。
入了冬,天气冷了不少,而今日下起了小雨,这就更添了一份湿冷。
他所在的屋子挺大,里面只有他和李大人、段大人三人,哪怕是关上门窗,小冷风也呼呼的沿着缝隙往房间里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