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定风波(三)(第2/3页)

不料今日何仲平便带着他与其他人送的一些东西来了,当日吴继康突发癔症,何仲平只受了几杖,堂审便匆匆结束。

何仲平算是在鼓院受刑的人中伤情较轻的,好歹将养了几日也能勉强下地,这便立即上门来探望倪素。

“何公子也受着伤,该好好将养,不用来看我。”

隔着屏风,玉纹将流苏帘子也放了下来,倪素隐约看见何仲平一瘸一拐地进门来。

“他们都比我伤重,我今日来,是代他们来看姑娘你的……”何仲平说着便在桌前坐下,哪知屁股才一挨凳面他就“嘶”的一声,一下弹起来。

玉纹憋不住笑,将软垫拿来垫在凳面上:“是奴婢手脚慢了,公子现在坐吧。”

何仲平讪然一笑,重新坐下去,屁股是好受了一些。

“他们都好吗?”

倪素在帘内出声,“当日在鼓院看见你们来,我心中真的很感激。”

“姑娘的药,我们都收到了,他们都说谢谢姑娘你呢,”何仲平听到她说“感激”二字,一时有些无所适从,面上的笑意也有些勉强,他垂下头,半晌才又道:“无论是他们还是我,都受不起姑娘的这份感激,他们是为霁明兄不平,也是为他们自己不平,而我……”

何仲平眉眼郁郁:“而我,对霁明兄有愧。”

“若非我将他的策论诗文说了出去,也许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倪姑娘为兄长伸冤,在云京承受百般苦楚,可谓贞烈,若此时我无动于衷,又如何对得起霁明兄在云京对我的处处照拂?”

说着,何仲平一手撑在桌上站起身来,郑重地对着帘内的倪素弯腰作揖:“倪姑娘,以前我处处怕事,但如今我已想得很清楚,若吴继康不死,我愿随你继续伸冤,天理昭彰,来日方长。”

何仲平也没待多久,身上受着伤,他是坐不住的,只与倪素说过几句话,便离开了。

房门大开着,日光浅浅地在地面铺陈。

倪素趴在床上,好像嗅到了空山新雨后的清爽味道。

她看到那道墨绿的身影立在窗棂前,残留的雨水滴落在他手中的书卷上,他在凝视那滴弄湿书卷的雨露,最终白皙的手指在纸页上轻轻一拂。

她昏昏欲睡,心内安宁。

——

正元帝因头疾而暂未上朝,朝中没有几个官员能见到在病中的官家,唯有孟云献连着几日进了庆和殿。

“你说,谏院与翰林院的那帮人究竟是在为什么而闹?”

正元帝今日精神更欠佳,躺在龙榻上,声音有些虚浮无力。

“这个中缘由,臣如何得知?”孟云献立在帘外,垂着眼帘,恭谨道,“只是如今民情翻沸,百姓皆称赞倪青岚亲妹至真至烈,何况还有一帮年轻士子也已为倪青岚受过刑,官家若不尽快对重阳鸣冤一事做出决断,只怕……”

“只怕什么?”

“只怕宗室之中,皆要以为官家此番推行新政决心不坚,毕竟国舅吴继康此番舞弊恰好是在冬试,而冬试是官家您为新政选拔人才而特设,冬试是再推新政的开端,若开端不好,又何谈万象更新?”

若开端不力,又如何让那些宗室将自己吃进去的钱财吐出来些?他们若发觉官家决心不坚,岂非要更加藐视新政,破坏新政?

届时,又还能收回来多少银子?

这些话孟云献不说,并不代表正元帝不会联想到这里,他安静地等,听着龙榻上的帝王咳嗽了好一阵,他才道:“请官家保重龙体。”

“我,是真的老了……”

正元帝徐徐一叹,胸口起伏。

非是上朝之时,正元帝便不常称“朕”。

“张敬与蒋先明都上了折子,反对封禅一事,”话锋一转,正元帝的口吻变得意味颇浓,“但我看孟卿你似乎与他们看法不同。”

“官家仁德,泽披四海,重于泰山,如何不能行封禅大礼?”孟云献说着,又俯身作揖,“张相公与蒋御史只怕也是担心劳民伤财,但如今官家若能收归一部分用以疏浚河道却被贪墨的银子,亦可解燃眉之急。”

正元帝不言,凝视他半晌。

“听闻张卿当年与你在城门分道割席,但我看,你待张卿仍有好友之谊。”

“虽割席,亦不断同僚之谊。”

孟云献不慌不忙,从容应答。

只提同僚而非好友,正元帝扯了扯唇,手指轻扣在床沿,时不时地敲击着。

孟云献垂首,听着这一阵细微的响动,十分耐心地等着,时至今日,正元帝已不能再回避登闻鼓院接的这桩冬试案了。

“朕心中已有决断,孟卿回去吧。”

正元帝声似平淡。

“臣告退。”

孟云献立即作揖,随后退出庆和殿。

今日不在下雨,宫中却还有积水,孟云献走下白玉长阶便往政事堂的方向去,踩到积水弄湿了官靴他也全然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