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4页)
先问问,若他家名声不好,还是远离吧,省得给韩家添麻烦。
“倒也不是荫封。”
纪炀认真道:“我这官,是买来的。”
买来的?!
韩潇一时没坐稳,买来的?
等他抱着自家藏书回去的时候,人还是懵的。
他当知县那么好,怎么是买的官?
自己对买官之人的印象,都是那腐败昏聩之徒。
贿赂公行,悬秤称官,指方补价,为祸一方。
这才是他对买官之人的印象。
哪有像纪炀这样不仅不捞钱,还给身边人补贴的例子?
韩潇回到韩家,这事只能找族老商议!
韩族老倒是摸摸胡子,反而说道:“你问他是哪家子弟的时候,他并未回答?”
“对,怎么了?”韩潇不明所以。
只听韩族老道:“其实扶江县隐隐有些传言,说纪炀的身份不一般,似乎是伯爵家的公子。”
其实早之前就在传,但扶江县最近事情多,才没有盛行开。
现在事态平稳,那可不是八卦的好时候。
韩族老平时四处闲逛,跟各家老农聊天,自然听了不少。
“姓纪,伯爵家?”
“是当年的武侯吗?他家的孙儿?”
韩家虽然不在汴京多年,可到底有些联系,虽说不是太熟悉,可武侯这样的忠臣武将,他们还是知晓的。
韩族老点头:“应当是他家的,只是他家为何不荫封,反而要买官?”
提到买官两个字,韩潇跟韩族老同时沉默。
韩家最厌恶跟这种赃官污吏为伍,可纪炀偏偏是个例外。
要说买官的本质,买官人的本心。
大多只有一个目的,我花钱买的官,我要是不贪污,岂不是对不起自己的银子。
所谓宝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
邓通成是银钱的代称。
更有什么千里为官只为财等等的说法。
韩家两人一时说不出话。
最后韩潇还是道:“这事还是不要乱传,否则对,对纪知县不好。”
他们在扶江县也近一个月。
纪炀的为人,纪炀做过的事,韩家都看在眼里。
否则也不会真的去官学当夫子。
韩族老点头,但还是道:“纪知县若愿意看书,就挑些浅显的送过去。他毕竟是武侯后人,当年平定灌江府,让咱们韩家得以修养生息,就有他祖父的帮忙。”
纪炀祖父平定灌江府,偶然救了韩家,这并非巧合,而是武侯战功赫赫,征战过的地方无数。
可能只有海上作战吃了些亏,其他地方简直无往不胜。
韩家只是他救过的千万人之一而已。
不念这份恩情,冲着纪炀本人,韩家也是愿意帮忙的。
不过送书归送书,亲自教导绝不可能。
原因大概跟孙悟空他师父跟他说的那句话一样,日后闯出祸来,千万别说你是我教出来的!
纪炀看到韩潇去而复返,手里又换了套浅显的书,心里好笑,嘴上却严肃道:“自然,咱们以朋友相称,自然无传承关系。”
主要是古代的师徒犹如父母。
若学生闯祸,定然要连累师父的。
韩家一向避世,而纪炀明显要走得更远,以后无论好事坏事,都跟他家毫无关系。
韩潇见纪炀理解,忍不住解释道:“我家若不是如此作风,只怕早就没了。”
纪炀点头:“如此行事,也是大智慧。”
两人相视一笑,算是认下彼此这个朋友,不过韩潇走的时候还道:“这书上有我启蒙时的批注,若有不懂的尽管来问,”
说罢,韩潇又觉得自己讲错话,没想到纪炀还是不在意,甚至对他表示感谢。
韩潇回到家中,只能说一句话。
纪知县,他果然没看错人!
就是个顶天立地的好人,也是好官。
至于买官?
这事一定另有隐情!
肯定有他们不知道的事,还是不要评价了!
纪炀知道韩家的为人,但这事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他也不介意啊。
纪炀最近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等着汴京那边的好消息。
他们县的茉莉香粉卖的怎么样了。
算着时间,该有消息传过来才是。
茉莉香粉的消息没传过来,上集村葫芦作坊倒是送来好消息。
之前纪炀说制作模具改变葫芦形状,这事一说,村里种葫芦的人家都开始打造模具,速度之快让纪炀想说一句,找几颗葫芦试试就行。
谁让上集村的人如此信赖纪炀。
而且扬州那边对之前葫芦器具的需求明显降低。
这东西质量好,用的时间长了,顶多补补漆,这事当地也能做,自然不会二次购买。
看来质量太好也是个问题。
也就是现在运河还没开通,等运河开了,就能把东西销往承平国各地,也没了订单减少的风险。
更别说现在都能改变葫芦的形状,以后做出来的器具更是多种多样。